TAMEX IOP - 13颮線個案特徵之觀測研究

陳 泰然, 王 重傑(Chung Chieh Wang), 周 鴻祺

    研究成果: 雜誌貢獻期刊論文同行評審

    摘要

    本文使用1987年TAMEX期間之密集觀測資料,探討IOP-13颮線個案(6月24-25日)之結構特徵及地面附近伴隨之天氣現象,並根據Parker and Johnson (2000)之分類,3與IOP-2個案作一比較。木顯示,低層西南噴流、地形效應以及梅雨面提供輻合與舉升機制,三者結合引性,降水下衝流與環境西南氣流輻合,在舊對流胞南側引發新對流胞,使颮線由上逐漸南移至前暖區並增強發展,但由於其移速遠較一般副熱帶颮線系統,地面附近之陣風面、中尺度高壓、冷池、尾流低壓等擾動均可辨認。陣風面通過時,則伴有風向轉變、風速先減弱後增強、氣壓上升、溫度與露點下降、以及層狀降水。至於對流性降水,則在陣風面通後約1h始達最大強度。 另外,IOP-13颮線屬於無明顯層狀降水區伴隨之平層狀型,其低層環境具垂直於系統之且主要由前向後垂直於颮線主軸。兩者走向與環境風切之關聯,以及移速快慢之差異,均顯示與北美地區此兩型個案之平均特徵相似。雖IOP-13颮線移速緩慢,但由於西南底層噴流提供水氣與對流能量來源以及強底層風切,使其能維特較長生命期。最後,地面分析顯示IOP-13所伴隨之颮前低壓與尾流低壓均較IOP-2者不顯著,由於IOP-13個案並無伴隨拖曳層狀降水區此結果似亦與理論預一致。
    原文繁體中文
    頁(從 - 到)131-158
    頁數28
    期刊大氣科學
    31
    發行號2
    出版狀態已發佈 - 2003

    Keywords

    • 颮線
    • 線狀(弧狀)對流
    • 陣風鋒面
    • 中尺度高壓
    • 尾流底壓
    • 台灣地區中尺度實驗計畫
    • Squall line
    • Line(arc-shaped) convection
    • Gust front
    • Mesohigh
    • Wake low
    • Taiwan Ares Mesoscale Experiment (TAMEX)

    引用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