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氣象局全球預報模式對2016年5~6月東亞區域降雨之預報能力評析

陳 冠杰(Kuan-Chieh Chen), 黃 婉如(Wan-Ru Huang)

    研究成果: 雜誌貢獻期刊論文同行評審

    摘要

    梅雨季(5~6 月)的降雨往往對臺灣民生經濟與安全上造成重大的影響,因此評析中央氣象局(Central Weather Bureau;簡稱CWB)對東亞(含臺灣)地區5~6 月降雨的預報能力更顯重要。從2016年4 月開始,新一代的CWB 全球預報模式(Global Forecast System;簡稱CWB/GFS)其解析度由原來的T319L40(水平解析度約40 公里,垂直40 層)提升至T511L60(水平解析度約25 公里,垂直60 層)。為了瞭解新一代的CWB/GFS 對於2016 年東亞地區5~6 月降雨的預報能力,本研究利用多種統計分析方法,將CWB/GFS 與美國國家環境預報中心(National Centers for Environmental Prediction;簡稱NCEP)之全球預報模式(簡稱NCEP/GFS)資料進行比對。研究著重在評估CWB/GFS 與NCEP/GFS 在預報前置時間(lead time)第1~10 天(往後以LT1-10 表示),對東亞地區降雨的預報能力差異。研究結果發現,CWB/GFS 的預報具有與NCEP/GFS 的預報近似的參考價值。其中針對2016 年5~6 月東亞地區的降雨平均場,CWB/GFS 與NCEP/GFS 在預報降雨分布位置以及降雨量方面,LT1-5 皆較LT6-10 有較好的預報結果,且兩模式的預報能力(含空間相關係數、均方根誤差校驗)並無顯著差異。而比對兩模式在LT6-10 對5 月和6 月的降雨預報差異,發現兩模式皆呈現6 月的預報結果較5 月的預報結果佳,特別是對2016 年6 月9~14 日影響臺灣的大尺度降雨系統,兩模式在LT10(前置時間第10 天)的預報結果中已能清楚呈現。此外,透過個案分析2016 年6 月9~14 日期間的降雨場、環流場、水氣傳輸場,本研究更發現NCEP/GFS 與CWB/GFS 的預報降雨差異,與兩模式對環流場、水氣傳輸場的預報差異有關。這些研究結果將有助於CWB/GFS 的未來改善參考。
    貢獻的翻譯標題Evaluation of CWB Global Forecast System in Forecasting the Precipitation over East Asia during 2016 May and June
    原文繁體中文
    頁(從 - 到)305-327
    頁數23
    期刊大氣科學
    44
    發行號4
    DOIs
    出版狀態已發佈 - 2016

    Keywords

    • 全球預報系統
    • 中央氣象局
    • 梅雨季降雨

    指紋

    深入研究「中央氣象局全球預報模式對2016年5~6月東亞區域降雨之預報能力評析」主題。共同形成了獨特的指紋。

    引用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