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經驗模式對臺灣梅雨季降雨年際變化預報的應用與改善

張 雅惠, 陳 冠杰, 黃 婉如(Wan-Ru Huang)

    研究成果: 雜誌貢獻期刊論文同行評審

    摘要

    過去研究顯示,影響臺灣梅雨季(5~6月)降雨的機制並非單一。Yim et al. (2015)以多個可能影響臺灣梅雨季降雨的機制為基礎,利用與這些機制相關的海表面溫度變化趨勢及地面溫度變化趨勢作為預報因子,對1979~2005年期間全球降水氣候學計畫(Global Precipitation Climatology Project;簡稱GPCP)觀測到的梅雨季臺灣降雨(簡稱GPCP-TWRI)之年際變化現象,建立了多組具物理意義之經驗預報方程。在本研究中,我們以Yim et al. (2015)研究中所提出之表現最好的預報方程(即前置時間為0-month lead者)為基礎,針對以下議題進行探討:(1)是否可以在Yim et al. (2015)的基礎上,對1979~2005年期間地面測站觀測到的臺灣梅雨季降雨(簡稱CWB-TWRI)之年際變化現象,建立具物理意義的經驗預報方程?(2)是否可以透過預報因子的調整,找出對2006~2015年期間的CWB-TWRI之年際變化現象,更具預報能力的預報方程?(3)與CFSv2 (Climate Forecast System version 2)動力模式預報相比,議題(2)中所找出的經驗預報方程,是否對CWB-TWRI更具預報能力?針對上述議題,本研究發現可以在Yim et al. (2015)的基礎上,對1979~2005年期間梅雨季「CWB-TWRI年際變化」現象,建立具物理意義的經驗預報方程;但若以此預報方程對2006~2015年期間之CWB-TWRI進行預報,其預報能力表現不佳。在預報方程的改善方面,我們發現若依海溫變化趨勢特徵,將預報因子中的「北大西洋海溫變化趨勢之選取區域」進行調整後,所建立的預報方程對「CWB-TWRI年際變化」的預報能力可有效提高。而在與CFSv2模式預報能力的比對方面,本研究所建立之物理-經驗方程較CFSv2對「CWB-TWRI年際變化」更具預報能力。這些研究成果,有利於瞭解物理-經驗模式對梅雨季「CWB-TWRI年際變化」預報的可應用性及改善方法。
    貢獻的翻譯標題Application and Improvement of Physical-Empirical Model on the Prediction of Interannual Variation of Meiyu Season Rainfall in Taiwan
    原文繁體中文
    頁(從 - 到)333-348
    頁數16
    期刊大氣科學
    45
    發行號4
    DOIs
    出版狀態已發佈 - 2017

    Keywords

    • 梅雨季
    • 降雨年際變化
    • 預報

    指紋

    深入研究「物理-經驗模式對臺灣梅雨季降雨年際變化預報的應用與改善」主題。共同形成了獨特的指紋。

    引用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