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討論1946 年來臺後的黎烈文(1904-1972)及其翻譯成果。過去因海峽兩岸的長期隔絕,臺灣人士多數不瞭解黎烈文在1946 年之前的一切,而黎烈文1946年之後在臺灣的翻譯、著述,亦是模糊難辨,在海峽兩邊的文學史論述裡,對黎烈文的正視及其評價,迄今未獲客觀公正的對待。因此本文透過其翻譯作品、家屬書信及相關文獻擬對幾個議題提出討論:「艱難的抉擇:去留之間費思量」、「二二八事件之後的黎烈文及其翻譯實踐」、「黎烈文對譯事的態度」、「志文出版社竄改黎譯之風波」。其中特別標舉臺灣政治環境對其譯作題材選擇的影響,他如何透過翻譯安頓身心,同時討論其人思想究竟是左翼文人還是左傾的自由主義知識分子?關注其人命運,肯定其譯事功績,恢復其形象:埋頭寫作,不求聞達,不多取一分不屬於自己的東西。
原文 | 繁體中文 |
---|---|
頁(從 - 到) | 141 |
期刊 | 成大中文學報 |
發行號 | 38 |
DOIs | |
出版狀態 | 已發佈 - 2012 |
Keywords
- 黎烈文
- 翻譯文學
- 臺灣文學
- 巴金
- Li Lie-wen
- Translation literature
- Taiwanese literature
- Ba J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