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在傳統社會中,「家」被視為滿足人類基本需求場所,每個人自出生到死亡都與家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然而,「家」對現代人而言,已經不再被視為是滿足個人物質與精神需求的主要來源,日常生活許多需求往往是藉由家庭以外的社會關係獲得滿足;到了二十一世紀全球化的時代,家庭型態多元變遷與人口流動的事實,「家」對每個人的意義更是產生質變與量變。在二十世紀中期,福利國家的興起使得國家成為社會資源再分配的合法管理者,國家透過各項公共政策如:遊民政策、住宅政策與社會救助法等形塑社會對「家」的想像,也影響社會大眾的「家」的生活經驗;某種程度而言,「家」已經不再是個人主觀生活經驗而已,「家」其實是公共政策的產物。這一篇文章主要是討論我國遊民政策建立在戶籍制度的審查,無法因應全球化社會變遷與人口流動的需求,而殘補式的遊民服務方案更無法落實公民權的實踐。
原文 | 繁體中文 |
---|---|
頁(從 - 到) | 172-198 |
頁數 | 27 |
期刊 | 臺灣社會工作學刊 |
發行號 | 4 |
DOIs | |
出版狀態 | 已發佈 - 2005 |
Keywords
- 遊民
- 戶籍制度
- 殘補福利
- 遊民政策
- 全球化
- homelessness
- household registration
- residual welfare
- homeless policy
- globaliz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