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背景:從事離心運動引起肌肉纖維細微損傷(exercise-induced muscle damage, EIMD)之後,會誘發延遲性肌肉痠痛(delayed onset muscle soreness, DOMS)且造成最大自主等長肌力(maximal voluntary isometric contraction, MVC)及瞬發力下降,進而可能影響人體執行日常生活功能及增加受傷的風險。雖然文獻提出數種不同潛在肌力參數評估方式,但不清楚哪種方式可有效評估EIMD的效果。目的:針對單側肘屈肌群(elbow flexors, EF)進行EIMD對不同肌力參數進行評估。方法:9名規律運動成年女子(19~24歲)以EF進行一回合72次最大等速(30°/s)離心運動(maximal eccentric contractions, EC),EC前、EC後第0、24、48、72和96小時,各進行一次MVC與DOMS測驗,並從MVC測驗資料中分析出不同的肌力參數(到達力矩峰值時間[time to peak torque, TPT]和發力率30~200 ms [rate of force development, RFD_(30~200)])。以單因子變異數分析考驗依變項在時間因子的差異。結果:MVC(-33%)、TPT(+55%)都在EC後立即(第0小時)引起顯著變化(p < .05),DOMS在第24小時達到峰值(26 mm),但是RFD_(30~200)在EC後無產生顯著變化(p > .05)。結論:本研究結果顯示可能可以藉由評估TPT,做為肘屈肌群EIMD恢復及降低受傷有效的監測方式之一。
貢獻的翻譯標題 | Effects of Eccentric Exercise-Induced Muscle Damage on Different Muscle Strength Parameters |
---|---|
原文 | 繁體中文 |
頁(從 - 到) | 21-31 |
頁數 | 11 |
期刊 | 運動生理暨體能學報 |
發行號 | 30輯 |
DOIs | |
出版狀態 | 已發佈 - 2020 |
Keywords
- 瞬發力
- 發力率
- 延遲性肌肉痠痛
- 體能評估
- 到達力矩峰值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