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研究利用場離子顯微鏡觀察鉑的皺化與失蹤原子列的表面重構。重構的發生是為了降低材料的表面自由能,而皺化及失蹤原子列都是降低其表面自由能的一種方式。皺化方面,包括(111)、(100)、(311)、(110)等表面自由能較低的指數面,將隨著退火溫度的提升而逐漸擴大,並且退火溫度達到700K以上時也發現(310)面發生了擴張的行為,說明了即使擁有較低表面自由能,外加能量未能達到該指數面所需的動態能量時,依然不會有皺化行為的發生。失蹤原子列方面,失蹤原子列的表面形貌在(110)面及(311)面,經過退火後由(1×1)重構成(1×2)的結構,另外在(331)面及(211)面,是由(1×1)變成表面兩層(1×2)的結構,這種結構可以是原子跳動,亦或是原子的增加、消失所形成。最後在觀察(310)面的皺化行為中,同樣也發現了(1×1)轉變成(1×2)的結構。說明了非通道結構的晶面同樣有失蹤原子的發生,所以在皺化的實驗中仍需考慮失蹤原子列的機制。
原文 | 繁體中文 |
---|---|
頁(從 - 到) | 13-19 |
頁數 | 7 |
期刊 | 真空科技 |
卷 | 23 |
發行號 | 2 |
DOIs | |
出版狀態 | 已發佈 - 2010 |
Keywords
- 鉑
- 皺化
- 失蹤原子列
- 場離子顯微鏡
- Platinum
- Faceting
- Missing-row
- FIM Field Ion Microscop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