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1949年以降,金門成為國共軍事對峙與世界冷戰衝突的前線,軍事統治下的社會控制及身心教化,壓抑了原來傳統宗族的社會力量,切斷了與海外僑居地的密切聯繫,直到1992年解除戰地政務為止,長達四十三年。在這段期間,除民間社會被高度動員,成為民防自衛的武裝力量外,各地更建立許多的精神地標,如戰史館、紀念碑等,以作為反共復國、軍事教化的意識形態工具。 本文旨在分析金門戰史館為主的文化展示與民間社會的集體記憶之分歧斷裂,以及在時空環境劇烈改變的今日,現有戰史館作為觀光資源之矛盾與困窘。首先,討論這些戰史館、戰役史蹟等教化機構,是在什麼樣的脈絡下被建構起來,其展示文本為何,又如何再現;接看將這些敘事結構與民間社會的集體記憶加以比對,以呈現不同主體的歷史詮釋,特別是國族歷史與個人歷史之間的衝突;最後指出,身處後冷戰時代、中國大陸觀光客到訪的當前,金門戰爭歷史書寫與文化展示的立場與可能性。
原文 | 繁體中文 |
---|---|
頁(從 - 到) | 85-155 |
頁數 | 71 |
期刊 | 民俗曲藝 |
發行號 | 156 |
DOIs | |
出版狀態 | 已發佈 - 2007 |
Keywords
- 金門
- 戰爭史
- 國族主義
- 集體記憶
- 文化展示
- Quemoy
- war history
- nationalism
- collective memories
- cultural exhibi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