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的後現代主義審美觀之分析

徐 翠敏(Tsuey-Miin Shyu), 劉 一民(I-Min Liu)

研究成果: 雜誌貢獻期刊論文同行評審

摘要

本研究的目的在對舞蹈之後現代主義審美觀進行分析,以了解其形成的原因、主要特徵與重要之影響,並以國內知名編舞者林懷民為「雲門舞集」二十週年所編之「九歌」為例,在後現代主義舞蹈審美觀之下,所呈現的不同結果。分析之後得到以下的發現: 一、後現代主義的思潮影響了許多藝術與文化,包括對文學作品中作者、讀者與文本(text)之間的關係有重大的轉變。舞作如視同文學作品之文本,而編舞者、觀眾就如同作者與讀者,在被視為後現代主義者德里達(Derrida)的解構策略(分延、撥撒、蹤跡與替補)之下,也能呈現或察覺出平面感、歷史斷裂、零散化與複製等後現代之特徵。 二、在解構策略與後現代藝術特徵之下,舞蹈審美觀中重要的編舞者、觀眾與舞作之間的關係與特色也不同於傳統芭蕾和現代舞。從視編舞者與舞作為父子般的關係;到發現觀眾之重要的參與作用,豐富了舞作,彷彿是舞作的再生之父;可是在解構之下,卻又重新發覺到,舞作永遠是獨立的,沒有任何絕對的關聯,沒有人能真的窮盡其意義。 三、舞劇「九歌」經後現代主義審美觀之解讀,發覺有許多後現代的精神與特色,编舞者、觀眾與舞作之間的關係也有意無意地消解了原有對照性的明確的情況。
原文繁體中文
頁(從 - 到)101-112
頁數12
期刊體育學報
發行號18
DOIs
出版狀態已發佈 - 1994

Keywords

  • 舞蹈
  • 后現代主義
  • 審美觀
  • dance
  • postmodernism
  • aesthetics

引用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