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研究透過實驗教學探討程式模組引導教學(概念模組vs.功能模組)與目標設定策略(等級目標vs.質性目標)對初學者程式設計學習成效與學習動機的影響。本研究採因子設計之準實驗研究法,研究對象為臺北市某國小六年級學生,有效樣本103人。實驗教學活動為期八週,共計320分鐘。學習者的學習成效依認知層次分為「程式理解」與「程式應用」,分別進行分析;學習動機則是探討學習者對實驗教學活動之學習動機在價值成分與期望成分的看法。研究結果發現:一、對學習成效而言,在程式理解成效方面,程式模組引導教學與目標設定策略交互作用達到顯著水準,在「概念模組引導教學」搭配「等級目標設定策略」時,初學者有最佳的程式理解表現,而在其他的程式模組引導教學與目標設定策略組合時,學習者的程式理解成效則無顯著差異;二、在程式應用成效方面,「概念模組引導教學」之學習環境對初學者在程式應用的學習成效最佳;三、在學習動機方面,各實驗組學習者對機器人程式設計學習活動皆抱持著正向的學習動機,而「等級目標設定策略」搭配「概念模組引導教學」學習者有較高的外在目標學習動機表現,接受「功能模組引導教學」學習者在期望成功之學習動機最高。
貢獻的翻譯標題 | Effects of Types of Instructional Approach and Goal-Setting on Elementary Students' Learning of Computer Programming |
---|---|
原文 | 繁體中文 |
頁(從 - 到) | 63-93 |
頁數 | 31 |
期刊 | 數位學習科技期刊 |
卷 | 13 |
發行號 | 4 |
DOIs | |
出版狀態 | 已發佈 - 2021 |
Keywords
- 引導式教學
- 目標設定策略
- 程式模組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