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儒家經典雖然不乏政治論的系統與論述,但這樣的論述與當代西方脈絡下的「政治學」之內涵與定義具有不同的典範——尤其是做為主流意識型態的儒學,其以重建政治秩序為標的之原初型態,卻以一種「非政治」的意識型態或者說沒有政治的政治論來建構。也就是說,儒家經典中沒有純粹「政治人」的論述系統與人格典範,而僅有以「道德人」為判準進而過度到政治場域的「政治道德人」的思維——亦即或以「聖人」的道德人格極致作為政治人格與實踐的保證、或以「聖王」的盡倫盡制為典範的完美結構論述。對儒家而言,一切的問題都應該回歸道德與人格結構來討論,同樣地政治也唯有從道德主體的修養與成聖的目標來實踐——道德人格的極致即是政治人的典範、道德的實踐便是政治的實踐。這樣的意識型態可追溯於孔子在歷史上的「政治人」失落,進而在文化場域中形成的權力陰影——對於政治權力與政治人之貶抑與焦慮。或許可說儒家政治場域有著「政治昇華現象」——一種汽化的政治學,雖存在而不可見,是為不存在的存在。漢語經典中看似道德的論述,事實上就是政治的方法與實踐,而這樣道德昇華的結構,也成為政治集體無意識,以許由洗耳、孔顏樂處等符碼呈顯。
貢獻的翻譯標題 | All Politics are Melts into Air: The Origin, Construction and Symbol of Confucian's Political Unconscious After Chinese Middle Ages |
---|---|
原文 | 繁體中文 |
頁(從 - 到) | 49-80 |
頁數 | 32 |
期刊 | 中國學術年刊 |
卷 | 43 |
發行號 | 2 |
DOIs | |
出版狀態 | 已發佈 - 2021 9月 |
Keywords
- 儒學
- 儒家政治
- 聖王
- 孔顏樂處
- 許由洗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