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探討過去半世紀多以來民族音樂學的多元比較取徑,並且以筆者的 研究經驗為例,提出「比較作為反身性實踐」的概念與實作策略。二次世界 大戰過後,首先建制於北美的民族音樂學,受到人類學「文化相對論」典範 的影響,不再延續19世紀末以降歐陸比較音樂學的傳統。大多數民族音樂 學者認同音樂文化的研究,不能只是在檔案館或研究室裡進行資料分析與比 對,而必須培養相關的音樂能力,並且對其所處脈絡進行長期的田野調查, 藉此深入探究。儘管如此,這不表示民族音樂學者不再進行比較研究。筆者 承續晚近民族誌研究者對於既有比較研究的批判與反思,主張有意義的比 較-包括外顯比較-仍然是民族音樂學、人類學與相關文化分析領域知識生 產的重要方法。筆者分析晚近英語世界與臺灣地區所出版之民族音樂學研 究,指出至少有五種不同的比較取徑。筆者繼而以自身與其他民族誌研究者 的比較經驗為依據,主張民族誌視野下的比較,與其說是指出事物之間異同 所在的事實陳述,不如說是研究者透過反身性實踐,試圖創造不同脈絡之間 連結方式的意義建構。在其中,研究者探索、銘刻自身所關注的可比較性, 並且經歷視域變容的過程。文末筆者提出三種轉化比較為反身性實踐的策 略,並且說明研究者如何能藉此重新理解比較個案與它們所共同牽涉到的研 究主題,在知識建構的「建林」過程中,亦逐漸「見林」。.
貢獻的翻譯標題 | Comparison as reflexive practice: Old paths and new approaches to comparative studies in ethnomusicology |
---|---|
原文 | 繁體中文 |
頁(從 - 到) | 113-158 |
頁數 | 46 |
期刊 | Taiwan Journal of Anthropology |
卷 | 16 |
發行號 | 1 |
出版狀態 | 已發佈 - 2018 |
對外發佈 | 是 |
Keywords
- Comparative Methods
- Ethnomusicology
- Finnish Pelimanni Music
- Reflexivity
- Taiwan Hakka Music
- 反身性
- 比較方法
- 民族音樂學
- 臺灣客家音樂
- 芬蘭貝里曼尼音樂
ASJC Scopus subject areas
- 人類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