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研究探討桃園市老街溪附近居民的災害識覺及調適行為,透過文獻分析及深度訪談,瞭解居民對水患的存在識覺、成因識覺、嚴重性識覺、再發生識覺之不同,並比較在時間上、空間上及職務上災害識覺之差異,此外,本研究亦分析當地居民從災前預警、洪災發生到災後重建的調適行為。研究結果得知,居住時間愈長,經歷過的水患次數越多,越能瞭解當地的災害狀況。居民普遍認為颱風豪雨是最主要的致災原因,但晚近的河道加蓋、闢建商場、垃圾堵塞,使得排洪功能下降,加劇水患衝擊。納莉颱風時,下游段居民因目睹房屋倒塌,更深覺洪災之嚴重,里長常協助防救災工作,所以也對當地水患嚴重性深刻瞭解。老街溪經過整治後,居民普遍認為災害的再發生性應該降低,但有部份居民則認為,未來自然災害是無可避免的。在調適行為方面,民眾經歷過納莉風災後,對防災資訊較為留意,里長也會進行宣導,並跟政府災情中心保持聯繫。洪災發生時,居民常會透過撤離方式來維護自身的安全,災後重建仰賴外界的協助,居民會尋求相關的資源挹注及技術支援。
貢獻的翻譯標題 | Public Hazard Perception and Adjustment Behavior in the Lao-Jie River Watershed, Taoyuan City |
---|---|
原文 | 繁體中文 |
頁(從 - 到) | 145-152 |
頁數 | 8 |
期刊 | Journal of Chinese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
卷 | 48 |
發行號 | 3 |
DOIs | |
出版狀態 | 已發佈 - 2017 |
Keywords
- 災害識覺
- 調適行為
- 老街溪流域
- 洪患災害
- 溪流整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