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戊戌變法前英人在華教育活動與英國教育經驗的輸入

研究成果: 雜誌貢獻期刊論文同行評審

1 引文 斯高帕斯(Scopus)

摘要

本文旨在探討戊戌變法前英人如何利用在華教育活動輸入其教育經驗。自1843年起,英人透過官、私管道,輸入其教育經驗。1858年前,差會辦有各類男女義塾,主收下層子女免學費,教中文聖經,程度低,組織欠備,量少規模小,設於通商口岸。之後,教士得入內地傳教辦學。上海出現制度、組織及課程較完備學堂,教英語或西學,程度提高,但量少未成體系。有書館採高學費收富商子弟,用英語教學。官辦同文三館、船政學堂等學堂雖聘英籍教習,但人少且禁傳教,影響有限。故1898年前英人輸入教育經驗,是摸索、個別、無規劃與體系的歷程,又因社會排外反教,難以推廣。此與甲午戰後,朝野以日為師、主動仿日制定兩學制有別。各差會爭辯「以學輔教」策略,直到1890年始有共識。英人校數雖增,但成效與制度化均不及美人,故更難發揮影響力。
原文繁體中文
頁(從 - 到)1-39
頁數39
期刊教育研究集刊
發行號63:3
DOIs
出版狀態已發佈 - 2017

Keywords

  • 戊戌變法
  • 英國教育
  • 教會學校
  • 教育轉移
  • Wuxu Reform
  • British education
  • mission schools
  • educational transfer

引用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