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轉向呀轉向!《中外文學》自1972年6月創刊以來,不論是承先啟後,傳承50與60年代《文學雜誌》和《現代文學》的厚實人文關懷及創作與學術並重的傳統;或是再創新猷,在80年代新批評潮流消散退去後,力求轉型,從文學批評轉向批評理論及文化研究等種種新思潮的譯介、媒合與建構;或是開風氣之先,在90年代始「主編」易名為「總編輯」後,挪出管理運作空間,廣邀學有專精的客座編輯,精心企劃「專輯」或「專號」,因應競相爭鋒出頭或如走馬燈般不斷交替更迭的議題與各家理論;或是更上層樓,自2003年11月號起再次改變期刊性質,正式揮別接受文學創作與西洋文學翻譯投稿的綜合雜誌身分與任務,轉型純學術刊物,更理直氣壯地發展文學論評,構築那文學理論與批評的巨塔,讓期刊學術菁英色彩更形濃厚,繼續「前衛高歌」。本論文並無意鋪陳《中外》發展歷程或作歷史性的耙梳,論文重點在剖析《中外》經營策略與方針的轉向及其效應,以及評估《中外》在台灣人文學界所扮演的角色與對推動文學理論與批評浪潮所作的貢獻。
原文 | 繁體中文 |
---|---|
頁(從 - 到) | 157-183 |
頁數 | 27 |
期刊 | 中外文學 |
卷 | 41 |
發行號 | 2 |
DOIs | |
出版狀態 | 已發佈 - 2012 |
Keywords
- 《中外文學》
- 新批評
- 本土轉向
- 文學論評
- 學術刊物
- "Chung Wai Literary Quarterly"
- New Criticism
- local turn
- literary theory and criticism
- academic journ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