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前言:過去研究使用慣性式肌力訓練器材除強調最大自主頻率外,未有其他針對訓練頻率及訓練強度之文獻比較,因此,本研究在相同訓練頻率及強度下,以動力學參數比較慣性式及槓片式肌力器材動作差異,期能了解慣性式肌力器材訓練動作型態特質。方法:10名健康無上肢疾病年輕男性,平均年齡24.1 ± 0.9歲、身高176.4 ± 6.6公分、體重72.3 ± 9.6公斤,依平衡次序分別執行慣性式以及槓片式阻力來源之肘關節屈曲-伸直動作,動作頻率皆為30次/分鐘(beats per minute; BPM)及20公斤負重,比較過程中最大力量峰值、動作衝量、200毫秒發力率以及屈曲期、伸直期之二頭肌和三頭肌肌肉活化程度,統計方法使用相依樣本t檢定比較結果是否達到差異,顯著水準為α=.05。結果:力量峰值、屈曲期動作衝量以及200毫秒發力率皆未達顯著差異;伸直期間,慣性式衝量顯著小於槓片式器材;肌肉活化部分,慣性式器材屈曲期之二頭肌與伸直期之二、三頭肌活化皆顯著小於槓片式訓練器材。結論與建議:在相同負重及頻率下,慣性式器材動作型態除了在200毫秒發力率及最大力量峰值與槓片式器材有類似結果外,其他參數皆未優於槓片式肌力訓練器材,因此,我們推論慣性式肌力訓練器材之動作頻率為影響訓練效果的主要因素,未來建議可以直接針對慣性式器材之訓練頻率進行分組並記錄其成效,以更有效地為慣性式肌力訓練器材編列出最佳的肌力訓練處方。
原文 | 繁體中文 |
---|---|
頁(從 - 到) | 18-23 |
頁數 | 6 |
期刊 | 華人運動生物力學期刊 |
發行號 | 9 |
出版狀態 | 已發佈 - 2013 |
Keywords
- 200毫秒發力率
- 肌肉活化程度
- 頻率
- 負重
- 200ms RFD
- EMG
- training velocity
- training lo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