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從史考特‧希克斯(Scott Hicks)執導的電影《雪落香杉》(Snow Falling on Cedars,1999)節奏太慢的問題出發,探索「時間」在電影形式與意義建構上扮演的角色。論文首先釐清,《雪落香杉》的「慢」,不是因為鏡頭剪接速度太慢、攝影機移動速度太慢、或是演員動作與場景調度太慢,而是畫面與敘述分離,造成感知與情節脫鉤,時間因此逸出觀影者的視聽與思維統合而四處漫延的「慢」。論文第二部分細讀《雪落香杉》片段,說明希克斯運用了畫面剪輯與聲音的不連貫,創造一種記憶不支撐現時/現實(the present/reality),時空斷裂,記憶主體粉碎的聲、畫不同步經驗,於形式上挑戰觀影者的鏡像「快」感。第三部分轉至創傷理論,說明《雪落香杉》一片的時間能量,其實來自影片傳衍(transfer)創傷的意圖。《雪落香杉》拍死亡、拍戰爭、拍種族矛盾、拍日裔美國遷徙營(Japanese American relocation camp),其漫延過情節和敘述的時間,正是「創傷時間」的具形呈現。筆者主張《雪落香杉》之「慢」,除了實驗一種電影美學形式,更有延展創傷時間「後遺」(belatedness)與「延遲」(prolongation)效應的意義。「慢」可以是一種倫理,讓《雪落香杉》在創傷「時延」(duration)之中探索一個人我交會、記憶交融、跨越膚色界線的思維,讓二戰創傷滲入影片中每一個族群,而遷徙營也不再只是專屬於日裔美國人的歷史記憶。
原文 | 繁體中文 |
---|---|
頁(從 - 到) | 1-28 |
頁數 | 28 |
期刊 | 英美文學評論 |
發行號 | 19 |
DOIs | |
出版狀態 | 已發佈 - 2011 |
Keywords
- 《雪落香杉》
- 時間
- 創傷
- 種族
- 日裔美國遷徙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