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姚鼐《古文辭類篹》提出古文辭十三類說,較諸明人辨體觀念大有進境,以至於影響深遠。本文以清前、中期的總集、別集為考察對象,探討清初至清中葉文體學觀念的演變歷程、總集與別集的文體編排方式,進行探源和察流的討論,揭示姚鼐古文辭十三類說的歷史淵源、文體分類、文體序次,辨明個中差異的原因。由此歸納得出:姚鼐當時,已有兩條不同的古文文體發展脈絡,其一學自《文選》,其二學自唐宋古文八大家,前者以儲欣為代表人物,後者以姚鼐為代表人物。姚鼐實受容各家說法,集其大成,因而得以完成十三類說,提出後世頗為重視的古文文體觀念體系,奠定其在文體學發展史上的重要地位。
貢獻的翻譯標題 | A Discussion on Yao Nai's Thirteen Generic Classifications of Guwencileizuan in Terms of the Evolution before the Mid-Qing |
---|---|
原文 | 繁體中文 |
頁(從 - 到) | 127-172 |
頁數 | 46 |
期刊 | 臺大中文學報 |
卷 | 79 |
出版狀態 | 已發佈 - 2022 12月 |
Keywords
- 昭明文選
- 唐宋八大家
- 儲欣
- 姚鼐
- 古文辭類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