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研究透過口語偽裝法(verbal guise technique)調查台灣年輕人對五種華語口音的態度,這五種口音分別為外省第二代國語、台灣華語、中國北方華語、中國南方華語、台灣國語。在過去國語運動的脈絡下,前四種都可能是「標準」國語,而台灣國語則是被貼上負面標籤的華語口音。本研究欲探討,未曾經歷過國語運動的台灣年輕世代對這五種口音的態度為何。研究結果顯示,外省第二代國語在台灣年輕人心目中的功能性評價依然最高,但在社交吸引力的評價卻最低。台灣國語得到的評價,正好和外省第二代國語相反。對於這五種口音,受試者普遍能夠判斷這幾個口音的差異。此外,受試者對於中國華語的態度相當持平,並未給予明顯的高評價,而台灣華語則是在各個面向都穩定地得到相當高的評價,且在情感或功能層面的表現差異也最小。
原文 | 繁體中文 |
---|---|
頁(從 - 到) | 217-253 |
頁數 | 37 |
期刊 | 臺灣語文研究 |
卷 | 14 |
發行號 | 2 |
DOIs | |
出版狀態 | 已發佈 - 2019 |
Keywords
- 語言態度
- 台灣華語
- 華語口音
- 台灣國語
- 口語偽裝法
- language attitude
- Taiwan Mandarin
- Mandarin varieties
- Taiwanese Mandarin
- verbal guise techniqu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