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荀/隱荀—— 他律化孟學在漢代的形成、結構與敘事

Wei-Chieh Tseng*

*此作品的通信作者

研究成果: 雜誌貢獻期刊論文同行評審

摘要

漢代一般被認為是荀學的時代,在心性儒學典範中對漢代儒學也有著強烈的批判。但回顧漢代經學系統便會發現,《荀子》不僅沒有如《孟子》立為博士官、亦沒有出現如《孟子章句》這樣的註本。如再進一步考察漢代學術典籍,也會了解到其中多有引孟、述孟與尊孟集體行為,卻鮮有引荀、述荀與尊荀的集體敘事。但事實上漢代典籍中諸多明顯的荀學思維結構以及《荀子》的重文,這似乎有一種隱荀的集體敘事結構,可能與秦火所造成漢代存有對他律倫理的創傷,進而在亡秦-法家-荀學的連續性結構中隱蔽荀子,並將荀學的他律性結構潛抑至孟學的敘事內進行重建。是以細究漢代的孟學論述,可以發現有著在引孟中隱荀的普遍性結構,也就是所謂孟學敘事事實上多是荀學結構的孟學、他律化的孟學;亦即可以說漢代孟學思潮事實上是一「他律化孟學」的彰揚,是秦火系譜斷層後屬於漢代的新儒學系統重建。漢代學者自我認同為孟學,事實上卻潛藏著廣義荀學的論述邏輯。為漢字文化場域所熟知的孟母敘事母題,也多半創造於漢代,但卻有著與孟學背反的荀學結構。正是此一隱性結構的發展,使得漢代成為「雙重儒學空間」——既是孟學、又是荀學;既不是孟學、又不是荀學。
貢獻的翻譯標題Quoting Xunzi but Hidden Xunzi: The Formation, Structure and Narrative of Heterogeneous Studies of Mencius in the Han Dynasty
原文繁體中文
頁(從 - 到)1-34
頁數34
期刊國文學報
71
出版狀態已發佈 - 2022 6月

Keywords

  • 荀學
  • 孟學
  • 儒家
  • 法家
  • 漢代思想

指紋

深入研究「引荀/隱荀—— 他律化孟學在漢代的形成、結構與敘事」主題。共同形成了獨特的指紋。

引用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