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的身體實踐:林海音飲食書寫中的烹與食

    研究成果: 雜誌貢獻期刊論文同行評審

    摘要

    本文回溯臺灣現代飲食文學的源頭至1950年代,聚焦於其中多產作家林海音豐 富的雜文與散文作品,分析其飲食書寫特色。林海音的飲食書寫呼應她對婚姻、女性的關懷,以「家」為主軸,包括家庭飲食與家鄉飲食書寫,二大書寫主題為:自家餐桌的家庭烹飪與臺灣、北京雙元纏繞的家鄉味。林海音的家庭飲食書寫題材涵蓋菜場、廚房及餐桌,一方面展現賢妻良母的角色,另一方面卻也透露與職場角色的掙扎與對男性的暗諷。本文申論,日常烹飪是一種「賢妻良母」的社會實踐,「共餐」是重要的家庭儀式,而「賢妻良母」則被認為具有提供「良餐」的職責。林海音對家庭飲食的書寫刻畫了1950年代的女性社會角色及一個離散情境中「家」的構成。此外,林海音的家鄉飲食書寫則來回往復於父母的「臺灣味」與自身的「北京味」之間,突顯出「家」的多元意涵。本文藉由飲食書寫的耙梳顯示出,「家」不僅具有地理上、時間上、空間上的意義,更是柴米油鹽日常烹飪中的身體實踐,這樣的身體實踐在1950年代的時空中對遷臺作家來說,甚且具有「安身立命」的重要意義。
    原文繁體中文
    頁(從 - 到)155-187
    頁數33
    期刊成大中文學報
    發行號53
    出版狀態已發佈 - 2016

    Keywords

    • 飲食書寫
    • 林海音
    • 身體實踐
    • 飲食文學
    • 家鄉味
    • Food writings
    • Lin Hai-yin
    • Bodily practice
    • Food literature
    • Taste of home

    引用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