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學習優弱勢族群的辨識是重要的學術課題,也是教育政策決策與支持體系規劃的主要依據,更需要實徵資料提供證據支持。本研究利用臺灣教育長期追蹤資料庫(Taiwan Education Panel Survey,TEPS)的貫時性資料,以潛在成長模式與混合成長模式估計學生學習成就軌跡,藉以辨識優弱勢異質族群,並探討相關影響因素。TEPS資料庫中2,806位學生的學習成就四波調查的潛在成長模式分析結果發現,臺灣中學階段學生的學習成就成長軌跡呈現非線性的遞增漸緩的成長曲線。混合成長模式分析則得到三個異質族群:正常成長族群呈現能力遞增的成長曲線,兩個相對弱勢的族群則呈現起點低落或成長有限的變動曲線。進一步分析發現,教育分流與區位因素是區辨異質族群的主要原因,而負向文化資本亦有顯著的預測力,由不同族群者的起點與成長型態呈現扇形擴展,顯示潛在分群下的異質群體軌跡差異呈現馬太效應(Matthew effects)。本研究除了對於異質族群的內涵意義與相關影響因素進行分析與解釋之外,並對本文的方法學意義與研究限制進行討論。
原文 | 繁體中文 |
---|---|
頁(從 - 到) | 33-79 |
頁數 | 47 |
期刊 | Contemporary Educational Research Quarterly |
卷 | 24 |
發行號 | 1 |
DOIs | |
出版狀態 | 已發佈 - 2016 |
Keywords
- 教育機會均等
- 弱勢族群
- 混合成長模式
- 馬太效應
- 臺灣教育長期追蹤資料庫
- equality of educational opportunity
- disadvantaged minority
- growth mixture modeling
- Matthew effects
- Taiwan Education Panel Survey (TE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