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景指標與溪流水中硝酸鹽濃度關係之探討-以水里溪上游集水區為例

葉 春國(Chun-Kuo Yeh), 廖 學誠(Shyue-Cherng Liaw), 詹 進發, 黃 正良, 薛 美莉(Mei-Li Hsueh)

研究成果: 雜誌貢獻期刊論文同行評審

摘要

健康的集水區提供多樣的生態系統財貨與服務,調節水流與淨化自然界的水為最明顯及有價值的優點,然而,土地利用的轉變卻削弱了集水區實行其生態作用的能力。在台灣本島,水質惡化已漸被認定為主要的環境議題之一,此情形與集水區土地利用有關,如何將集水區土地利用與溪流水質關連知識建立,為迫切需要的。本研究以地景指標量化水里溪上游五集水區,並將其與硝酸鹽濃度進行相關分析,結果顯示,建地邊緣長度越大,人為活動產生之廢棄物質流動容易,溪水中NO3(上標 -)濃度越高;草地面積範圍越大及連接性越佳,溪水中NO3(上標 -)濃度越低;檳榔區塊形狀越不規則,會造成越多NO3(上標 -)流失,可能與檳榔園施肥及地表逕流沖刷肥料至溪流中有關;農用地面積比例越大,溪水中NO3(上標 -)濃度越高,此亦與肥料施用有關。因此,地景指標似乎為一項有利的工具,可用來了解溪流水質的狀況。
貢獻的翻譯標題Relationship between Landscape Metrics and Nitrate Concentrations of Streamwater in the Upper Shui-Li Creek Watershed
原文繁體中文
頁(從 - 到)109-122
頁數14
期刊Journal of Chinese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43
發行號2
DOIs
出版狀態已發佈 - 2012

Keywords

  • 地景指標
  • 硝酸鹽濃度
  • 土地利用
  • 水質

指紋

深入研究「地景指標與溪流水中硝酸鹽濃度關係之探討-以水里溪上游集水區為例」主題。共同形成了獨特的指紋。

引用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