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博物館」是珍藏人類精神文明的寶庫,從來被視爲神聖的殿堂,人們更因此而建構了十分完整的制度。然而,這套嚴謹的制度到了二十世紀,受到藝術家個人主義的挑戰,博物館的意義轉變了,尤其杜象「可攜帶式博物館(musée portatif)」的觀念,使很多藝術家跟進,而創造了他們自己的「個人博物館」。藝術家從保護自己的藝術品,到保護人類文化層面流散的事物;納入館藏(裝箱)、檔案彙編、典藏物件、整理資料、保管方法……都成爲這些「創造-典藏者」的創造媒介。不但藝術家由被動的角色轉而成爲主動,當代藝術創造的形式也多元化了,甚至博物館「藝術實況化」了(見151-152頁)。這是一個饒富興味的題目,值得我們探討。
原文 | 繁體中文 |
---|---|
頁(從 - 到) | 149-158 |
頁數 | 10 |
期刊 | 中國技術學院學報 |
發行號 | 27 |
出版狀態 | 已發佈 - 2005 |
Keywords
- 杜象
- 個人博物館
- 可攜帶式博物館
- Duchamp
- personal museum
- musée portatif portable muse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