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大災難模型探討焦慮與籃球跳投表現的關系

陳 由平(Yu-Pin Chen), 季 力康(Likang Chi)

研究成果: 雜誌貢獻期刊論文同行評審

摘要

本篇研究目的是希望驗證由Hardy及Fazey(1987)所提出的焦慮和表現相關的大災難模式,二十位專科籃球校隊的球員分別在高、低認知焦慮的情境進行跳投的測試,在測試之前使用CSAI-2量表來受試者的狀態性焦慮。生理覺醒程度由推估的最大心跳率M(M=220-年齡)開始以每15跳為單位區分為M-105~M-90、M-90~M-75、M-75~M-60、M-60~M-45、M-45~M-30、M-30~M-15、M-15~M等七個生理覺醒程度。為控制疲勞所造成的影響,將受試者隨機分派為兩組,一組在心跳率由M-105遞增至M時接受跳投測試,另一組則在心跳率由M遞減至M-105的情形下接受籃球跳投的測試。為操弄心跳率,受試者被要求以折返跑或休息等方式來到達實驗者所要求的心跳區間。受試者的心跳率則經由Polar sport tester來監控,受試者的表現則採用5分——空心球、4分——刷鍋進球、3分——打板進球、2分——刷鍋不進、1分——打板不進、0分——麵包球的評分方式。結果發現在低認知焦慮情境時,表現和生理覺醒程度有倒U型的關係,在高認知焦慮情境有Hysteresis現象發生,在低認知焦慮則無。受試者在高認知焦慮情境的最佳表現顯著優於低認知焦慮情境的最佳表現,高認知焦慮情境的最差表現和低認知焦慮情境的最差表現並無顯著差異。
原文繁體中文
頁(從 - 到)217-228
頁數12
期刊體育學報
發行號24
DOIs
出版狀態已發佈 - 1997

Keywords

  • 大災難理論
  • 認知性焦慮
  • 生理覺醒程度
  • Hysteresls假說
  • Catastrophe
  • theory
  • cognitive
  • anxiety
  • physiological
  • arousal
  • hysteresis
  • hypothesis

引用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