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後台灣民間自製與進口版權兒童圖畫書插畫風格演變的比較與其意義

研究計畫: 政府部門科技部計畫

專案詳細資料

說明

兒童圖畫書插畫是兒童教育中的重要一環,也受到許多成人讀者的喜愛。本研究目的在了解2004以後,近16年來台灣圖畫書插畫風格的發展面貌,以銜接2003年之前的台灣相關系列研究結果。並從訪談與問卷調查了解其背景意義。研究目的通過A、B、C、D四個子研究共同達成。研究A、B採用了既有研究(伊彬,2000)的「整體直觀」分類法,分析了公立圖書館採樣的1114筆2004~2019年台灣本土自製兒童圖畫書(研究A),與1332筆2004~2019年台灣進口版權兒童圖畫書插畫風格分布(研究B)。並將研究結果與2004以前的三個既有研究互相比較。研究結果發現無論中外,「童卡」、「漫畫」、「裝圖」都是兒童圖畫書的最大宗風格。但國外風格比台灣更大量集中於「童卡」。台灣新民間樣本比既有研究樣本與進口樣本有更多的「漫畫」,更少的「裝圖」。風格並未隨時代而更加多樣,反而越驅集中。成人化風格如「類西」、「類國」等越加式微,數量轉向兒童化風格的新小項或「抒寫」、「溫甜」等風格。既有研究中畫面鬆緊級次與年代之間的相關性也消失。進口樣本比台灣樣本多出一個新風格與多個風格小項與細項,顯示台灣與進口圖畫書的不同樣貌。研究C、D則分別訪談了台灣兒童圖畫書出版社(訪談9間,問卷14間)間與台灣老、中、青插畫家(訪談10人,問卷20人),以了解風格集中化與兒童化的成因。以及從風格角度來看台灣兒童圖畫書面臨的環境因素與對美感教育產生的可能影響。研究結果指出:台灣市場限制、編輯企畫能力、民眾的功利性閱讀導向、文學素養、美感素養、插畫家的基本繪圖技巧與詮釋故事的方式、政府政策……等等諸多因素,都會造成風格的集中化與兒童化。研究結果提供政府相政策、出版業、圖書館採購、藝術教育、國小教師、插畫家、插畫專業教育、家長可供參考的建議。
狀態已完成
有效的開始/結束日期2019/08/012022/07/31

Keywords

  • 兒童圖畫書
  • 插畫風格
  • 美感教育
  • 出版社
  • 插畫家

指紋

探索此專案觸及的研究主題。這些標籤是根據基礎獎勵/補助款而產生。共同形成了獨特的指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