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案詳細資料
說明
本研究以民間文學作家莊松林(朱鋒)為例,論述1930年代台灣普羅世界語運動於文化層面的實踐及其意義。1930年代以降,台灣的政治運動及社會運動遭到前所未有的挫敗,許多知識份子轉而從事文學或文化運動,民間文學的採集運動即是此「轉向」的其中一個象徵。無論是以「台灣世界語學會(Taiwan Esperanto Association)」為首所推動的普羅世界語運動,或者是新興宗教大本教的世界語普及運動,都於此轉向的時期,以文化運動的姿態繼續推廣世界語。左翼青年莊松林在此轉向的社會氛圍中,以普羅世界語者之姿,一邊強調著「世界語為解放普羅大眾的武器,是人類和平的一道光」,也乘著大本教的世界語普及會所開展的「全島綠化運動」的浪潮,參與台南世界語會(Tainan Esperanto Society)的講座,並以世界語發表台灣童話「La Malsaĝa Tigro」(戇虎),試圖將台灣民間故事介紹給國際。1935年12月第二次大本事件發生,日本政府強烈鎮壓大本教徒,本部建築物全遭燒毀,無論是宣教活動或世界語的普及運動,全部被迫停止,至戰後才重新展開。也因有此背景,莊松林於1935年之後即全心投入民間文學運動,此1934年發表的世界語台灣童話,即是莊松林的首篇民間文學作品,可謂是其作為一名普羅世界語者於文化面向的實踐。而他在1931年至1935年的世界語運動之參與,也可視為一位地方性的左翼青年,其於最黑暗的時代,以一名普羅世界語者之姿,透過具國際性的、具批判性的世界語運動,且是國內與海外都極具影響力的世界語運動,將台灣島內「本土」的現狀與文化等,向日本內地與世界發聲的一個新的文化運動之持續模索的嚐試與努力。而這樣的模索與實踐,則可視為同為具反體制性格與越境性格的左翼之馬克思主義與追求人類和的宗教思想兩方的黏合之表徵。
狀態 | 已完成 |
---|---|
有效的開始/結束日期 | 2018/09/01 → 2019/08/31 |
Keywords
- 世界語
- 普羅世界語運動
- 《Informo de F.E.S》(台灣世界語學會通訊)
- 《La Verda Insulo》(綠島)
- 大本教
- 民間文學
- 莊松林(朱鋒)
指紋
探索此專案觸及的研究主題。這些標籤是根據基礎獎勵/補助款而產生。共同形成了獨特的指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