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心障礙學生使用行動載具可及性評估與介入之研究

研究計畫: 政府部門科技部計畫

專案詳細資料

說明

隨著行動載具的普及,身心障礙教育也開始運用此便捷的操作方式來促進學生的學習成效。目前行動載具常用的輸入模式為觸控式面板,操作需要高度視覺與動作的控制與協調,對上肢肢體障礙者仍有相當程度的困難。因此,本研究之目的為瞭解肢體障礙者操作行動載具的困難,以及目前可以利用的可及性調整策略,進而發展出肢體障礙者操作行動載具的評估工具以及介入策略流程,期待提供未來相關研究之基礎以及身心障礙服務的參考。 本研究以深度訪談來瞭解肢體障礙者操作行動載具的困難以及目前可及性的調整策略,共訪談了4位職能治療師以及20位肢體障礙或腦性麻痺者。根據訪談結果發現,目前肢體障礙與腦性麻痺學生操作行動載具的困難主要顯現在幾個方面,包括:操作的姿勢、行動載具的擺放、基本按鍵的開關、基本的行動載具操控、文字的輸入以及文字的輸出等方面。而目前他們所使用的調整策略與文獻上大致相同。然而,有許多重度肢體障礙者,在目前現在的支持策略以及輔具的發展中,仍很難有效的操作平板裝置。 從上述肢體障礙與腦性麻痺學生操作行動載具顯現的困難,並結合治療師提供的調整策略,本研究編制了「身心障礙學生使用行動載具可及性評估及介入表」,詳細提供肢體障礙與腦性麻痺者行動載具評估流程,評估內容大致可以分為四大部份:操作姿勢的調整及行動載具的擺放、輸入的調整(基本行動載具操控以及文字輸入)、輸出的調整、以及操控部份的評量。 本研究未來將開發肢體障礙與腦性麻痺者行動載具評估流程APP,利用平板的評估來收集更多的樣本資料。此外,由於每一個肢體障礙及腦性麻痺個案的需求皆有很大的獨特性,其所需要的調整設備可能都不一樣,本研究團隊未來將以先以目前有的輔具為主,利用此次的所設計出來的評估流程表,嘗試為個案搭配出最適用的行動載具輔具以及調整模式,並期望經由後續個案試用以及調整的過程持續修正此評量流程。
狀態已完成
有效的開始/結束日期2017/08/012018/10/31

Keywords

  • 肢體障礙
  • 腦性麻痺
  • 行動載具
  • 可及性

指紋

探索此專案觸及的研究主題。這些標籤是根據基礎獎勵/補助款而產生。共同形成了獨特的指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