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案詳細資料
說明
國民的外語程度無疑是一個國家國際化的指標之一。但是外語程度是否應與早學有絕對的相關一直是學界與政策擬定者熱烈討論的議題。尤其最近在幾個頂尖的語言教學期刊上(如Language Learning),更是有許多針對此議題的研究。但是這些研究皆因方法上缺失(把接觸時數和學齡早晚混為一談e.g., Jaekel et al., 2017;針對不受語言關鍵期影響的層面,如寫作技巧, e.g., Pfenninger, 2014)或是無長期追蹤的實證,讓此議題一直尚無定論:到底外語政策是否需要向下延伸,或是增加學校授課時數仍有待研究方法更妥適的長期研究來釐清。本研究特別針對兩群在不同初始學習年齡(國小一年級開始 vs. 國小三年級開始)的同齡七年級學生的顯性與隱性文法發展做長期追蹤。這兩群學生除了因不同的初始學習年齡而有不同的學習年資外,再因他們每週的課室接觸時數細分為:(1) 2小時左右(以學校英語正課為主);(2) 4小時左右(英語正課+有利用其他學校團體課或綜合課時間接觸英語);與(3) 6小時左右(含以上)(英語正課+有利用其他學校團體課或綜合課時間接觸英語+課後其他課室環境接觸)。藉由本研究希望可以釐清以下議題:1)到底提早教學與增加接觸時數是否真正可以提升學生英語(文法)力並且維持住?2)提早教學與增加時數對於學生的英語(文法)力的影響孰重孰輕?是否兩者皆是必要因素?3) 第二外語(英語)學習者的顯性與隱性文法發展是否有與其他認知因素(如: IQ)、學科表現(如:國語成績)、學習背景(如:課後有無其他英語輸入、家長輔導關心方式)、與社經背景因素(如:家長收入、補習花費等)的相關為何?
狀態 | 已完成 |
---|---|
有效的開始/結束日期 | 2019/08/01 → 2021/07/31 |
Keywords
- 語言關鍵期;學齡早晚;第二語言習得
指紋
探索此專案觸及的研究主題。這些標籤是根據基礎獎勵/補助款而產生。共同形成了獨特的指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