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中部昆嵩地塊形成年代與其板塊意義

研究計畫: 政府部門科技部計畫

專案詳細資料

說明

哀牢山變質岩體位於雲南南部,屬於紅河-哀牢山剪切帶的一部分。自新生代以來,印度和歐亞大陸互相聚合碰撞,而導致地體構造運動,控制了東南亞地體構造的演化,造成喜馬拉雅山與西藏高原的抬升和產生一系列明顯的構造線。西北-東南走向紅河-哀牢山剪切帶中,從元江到紅河之間轉彎為近東-西走向。為了釐清紅河-哀牢山剪切帶右移剪切是沿著西北-東南走向,還是受到南-北走向之鮮水河-小江斷裂帶左移,而使哀牢山彎曲且右移旋動,因此利用野外、微構造和鋯石鈾-鉛定年等方法來分析哀牢山南段構造演化史。根據野外資料此區至少經歷三期的塑性變形事件:最早的變形事件為低角度的偃臥褶皺 (Dn-1),形成次水平的褶皺軸面(Sn-1);由副片岩之碎屑鋯石鈾鉛定年得到185 Ma,故得知沉積作用必然晚於185 Ma,因此推論Dn-1發生年代亦晚於185 Ma。Dn塑性變形事件是此區經歷最主要的變形事件,形成大規模高角度的直立褶皺,形成西北-東南走向次垂直的褶皺軸面(Sn);由於Sn平行左移剪切面且在大構造與微構造中皆顯示左旋的葉理與黑雲母變形排列,因此推測Dn變形事件可能是因紅河-哀牢山剪切帶左移而產生,且由花崗岩脈鋯石鈾-鉛定年得到約發生於27~22 Ma。Dn+1塑性變形事件為高角度的直立褶皺,形成南-北走向次垂直的褶皺軸面(Sn+1);由順時針右旋的葉理與石英變形斷裂推論為右移變形造成,並且利用Rf-φ 應變分析法得知此地區為右移伸張。由於Sn+1葉理平行鮮水河-小江斷層帶,因此我們認為此變形可能是下部地殼流體,由藏東以東喜馬拉雅構造結為中心延著鮮水河-小江斷層帶發生順時針旋轉,所發生時間可能晚於中新世中期。
狀態已完成
有效的開始/結束日期2017/08/012018/12/31

Keywords

  • 哀牢山岩體
  • 變形事件
  • 鈾鉛鋯石定年

指紋

探索此專案觸及的研究主題。這些標籤是根據基礎獎勵/補助款而產生。共同形成了獨特的指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