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案詳細資料
說明
本計畫企圖將社會學中社會心理學的實驗傳統──社會正義的測量,應用在教育場域的教學實務中,解決高等教育課堂中團體報告的搭便車問題,並針對晚近的社會正義測量方法論爭(Jasso, 2012; Markovsky & Eriksson, 2012)做出貢獻。我們將透過探討教育現場「搭便車」的問題,與此方法論爭對話,所謂搭便車的問題是:當授課教師分派小組作業時,有些小組成員必然比其他成員付出更多,而授課教師卻只能根據小組的最終報告成果給分,這將造成小組內部組員間潛在的不正義。 本研究中採用「多因子設計的實驗調查」(factorial survey)作為主要的研究方法,蒐集了160位修課學生的互評數據,每一位學生同時是觀察者也是被評估者,必須要同時評估其小組組員與自己的團體作業貢獻。並同時以直接與間接的方式估計每一個學生的正義分數,並以此建構估計正義分數的方程式。本計畫藉由比較直接測量與間接測量方程式的差異,進一步回應社會正義測量方法論爭。分析發現在課堂中的團體作業的正義分數的估計方式,無論是直接測量或是間接測量,皆獲得相當接近的結果,此結果也部分說明採用成本較低的直接測量方式作為團體報告成績評分是高等教育現場,教學者可採取的調整方式。但在影響機制更複雜的公平正義情境,例如薪資,仍建議採用間接測量方式來估算正義報酬,在考量個人的正義評估偏好下,才能更精確估算複雜的正義報酬。
狀態 | 已完成 |
---|---|
有效的開始/結束日期 | 2019/08/01 → 2021/02/28 |
Keywords
- 正義評估
- 搭便車
- 直接測量
- 間接測量
- 多因子設計實驗調查
指紋
探索此專案觸及的研究主題。這些標籤是根據基礎獎勵/補助款而產生。共同形成了獨特的指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