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案詳細資料
說明
當代美國研究猶太集中營浩劫的代表學者羅斯伯格(Michael Rothberg ),在2019年出版的《牽連的主體:超越受難者與加害者》(The Implicated Subject: Beyond Victims and Perpetrators)一書中,提出「牽連的主體」這個概念,他企圖建立一種新的政治思考框架,希望能夠將歷史的、結構性的、跨越各式身分界線的、與主體等的不同層次,帶入當代所必須持續面對與處理的政治、經濟、與文化等場域中各式不平等的問題。羅斯伯格認為,在面對歷史與當代複雜權力關係之下所衍生的各種問題,我們需要一個更為細緻的概念與框架,能夠讓我們處理主體在許多政治議題上所具有的複雜面向與意義,如李維(Primo Levi)所提出的「灰色地帶」(The gray zone)所嘗試揭示的道德難題,簡化的二元對立概念(如受難者與加害者),無法讓我們爬梳在權力結構下主體所可能牽涉的複雜與曖昧的道德位置。羅斯伯格指出,我們必須設法釋出「複雜與曖昧」(implication)所蘊含的政治與倫理啟示,才有可能在政治的場域上打開新的倫理想像與視野,突破受限於簡化的身份政治或過度道德化而無法擴展的共群概念,促成各種新的政治連結與實踐集體責任的可能性。在這篇論文中,我企圖借助「牽連的主體」這個思考框架來討論台灣作家吳明益的作品《單車失竊記》。如羅斯伯格在書中所展開的思考路徑,他分析各種不同的文化表現,包含美學或藝術的實踐,將他們當作一種思考的行動(theoretical acts),討論其中所呈現的不同的牽連形式與主體的樣態。在《單車失竊記》中,吳明益納入了日治時期政治與物質文化發展史、二戰時期太平洋戰爭史、228事件、戰後庶民生活史與生態議題。在這部小說中,吳明益似乎實踐了羅斯伯格所架構的多重角度的記憶(multidirectional memory),他的思考行動是否展現了「牽連的主體」的倫理想像?是否成功地打開記憶與主體牽涉的複雜與曖昧?小說中所呈現的主體與歷史和自然環境的糾結,是否可以視為是一種「微關係」的展現?這樣的「微關係」,是否可以視為是一種新關係與新的連結的倫理實踐?
狀態 | 已完成 |
---|---|
有效的開始/結束日期 | 2019/08/01 → 2020/07/31 |
Keywords
- 牽連的主體
- 後記憶
- 感性體制
- 見證文學。
指紋
探索此專案觸及的研究主題。這些標籤是根據基礎獎勵/補助款而產生。共同形成了獨特的指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