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案詳細資料
說明
身為台灣當代文壇最重要的作家之一,駱以軍長篇小說西夏旅館以真實的西夏史料翻轉為虛構的台灣社會及其成員的離散經驗與流亡心態。書中人物活在夢境、鏡像與陰影之中,承受創傷與痛苦。全書傳達主人翁圖尼克家族於國共內戰後流亡來台的生活樣貌,自覺與台灣社會格格不入而呈現邊緣人的孤寂。 本文提出台灣人的悖論,用以闡釋書中不認同台灣的人物,其實也是台灣人。本研究以變動中的族群關係為背景,探討怎樣的歷史脈絡與文化、社會、政治條件造成「不認同台灣」的發言位置及其如何鑲嵌到台灣國族論述。 本研究第二個問題是「旅館」在此書的意義。旅館似乎是暫居之地,裡面的房客主要是外省人,但也有原住民與新住民。外省人急於逃亡卻又陷於此旅館而無處可去。作者以旅館隱喻台灣及其多元族群,而其主要人物是外省人,本省人、原住民、新住民都只是配角。 最後,本研究探討書中的流亡,乃是出於台灣特定歷史條件下的精神流亡,具有在地性格。研究者期待通過對西夏旅館敘事裝置與敘事內容的探索,重新將「外省第二代」的發言位置視為「流動」與「變成」的過程,經由作者所強調的「變成不是人」,演變為「變成不是台灣人」。這一連串的「變成」迴圈,最後都證成了台灣人的悖論:永遠延宕、沒有終點的狀態就是台灣人的處境。
狀態 | 已完成 |
---|---|
有效的開始/結束日期 | 2018/08/01 → 2019/07/31 |
Keywords
- 西夏旅館
- 台灣人悖論
- 族群關係
- 認同政治
- 在地流亡
指紋
探索此專案觸及的研究主題。這些標籤是根據基礎獎勵/補助款而產生。共同形成了獨特的指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