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案詳細資料
說明
不同的語言對於情態的編碼方式亦不同,學習第二語言時經常因此而出現偏誤。最常見的華語二語習得偏誤之一是情態動詞的缺漏,不同母語背景的二語學習者,可能會因不同的原因而省略或缺漏某些華語情態動詞。本研究主要探討日語和英語母語背景的二語學習者,學習華語時情態動詞的缺漏現象,並加以比較、分析,以發現跨語言的差異和背後可能的原因。 本研究使用的語料來自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所建置的「TOCFL學習者語料庫」。我們搜尋此語料庫中日語母語及英語母語背景的學習者所產生之華語情態動詞缺漏的語料,經排除語意不明的部分後,得到436筆由日語母語者所產生的華語情態動詞缺漏的句子,遠高於由英語母語者所產生的情態動詞缺漏的158筆,產生此差異最可能的原因為日語裡沒有情態動詞,但英語裡有,所以受母語的影響,日語母語者學習華語時的缺漏偏誤比例遠高於英語母語者。但是此差異似乎與學習者的母語語序無關,因為韓語的語序與日語相同,但和英語不同,可是韓語母語者習得華語情態動詞時的缺漏偏誤,與英語母語者相似,但與日語母語者有相當大的差異。語料分析後發現,英、日語母語者學習華語情態動詞時的缺漏偏誤,約有五分之一的缺漏是源於華語裡情態動詞可以連用,但英語裡不行,而日語裡則無獨立的情態動詞。我們亦發現,不管是日語母語者或是英語母語者,最常省略的華語情態動詞為「會」,其次是「要」,這似乎與這兩個情態詞的語意多樣性相關,因為有太多的語意,導致習得上的困難,因此經常被遺漏。 而最常省略的情態語意是認知情態,這可能是因為「會」跟「要」常常用來表示對未來的計畫、打算、預斷,而在日語中並沒有一個相對的詞或詞素來表達相對應的語意。也有可能是因為勤奮的日本文化的影響,覺得已預定要做或發生的是不需要用未來式來表示的。 本研究結果可做為對外華語教學的參考,亦可幫助不同母語背景的學習者學習華語,對於對外華語教學、華語教師及華語的二語學習者有一定的意義及貢獻。
狀態 | 已完成 |
---|---|
有效的開始/結束日期 | 2018/08/01 → 2020/01/31 |
Keywords
- 情態動詞
- 二語習得
- 缺漏偏誤
- 跨語言比較
- 華語
- 日語
- 英語
指紋
探索此專案觸及的研究主題。這些標籤是根據基礎獎勵/補助款而產生。共同形成了獨特的指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