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案詳細資料
說明
本研究計畫以維高斯基之社會文化歷史理論為架構,嘗試瞭解生長於不同生活經驗下的幼兒在繪畫之主題、內涵和特質有何異同?本研究將幼兒的繪畫活動置於家庭、學校與社會生活經驗來理解,視繪畫為一項詮釋性的活動,是一種圖像語言,幼兒以繪畫與他人溝通並建構經驗的意義。本計畫尋找171位4至6歲幼兒參與,參與幼兒來自臺灣高雄市、馬來西亞新山市、中國浙江金華市。每位幼兒了畫四幅畫:「自由畫」、「自畫像」、「家庭成員畫像」、「我在吃東西」主題畫。本研究以質性和量化分析法分析不同國家的幼兒繪畫表現的相似處和相異處。初步結果呈現了一個圖像,雖然三個族裔均以華語為主要語言,也受儒家思想影響,但因三個國家的社會經濟政治生態等等因素的差異性仍大,父母親的教養目標、幼兒園的教育目的有其差異性,相似相異性呈現於幼兒的畫作之中。本研究成果有助於學術界瞭解幼兒繪畫和生活經驗之間的關聯性,幫助幼教老師以幼兒生活經驗為基礎設計相關的課程活動。
狀態 | 已完成 |
---|---|
有效的開始/結束日期 | 2018/08/01 → 2019/07/31 |
Keywords
- 幼兒繪畫
- 生活經驗
- 圖像語言
- 跨國研究
指紋
探索此專案觸及的研究主題。這些標籤是根據基礎獎勵/補助款而產生。共同形成了獨特的指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