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譯中國文學選集中的女性形象

研究計畫: 政府部門科技部計畫

專案詳細資料

說明

中國古典文學中重要女性詩人及詞人作品在中國文學裡佔有重要的地位,對於華文世界而言,其影響自然不容小覷,歷來也有眾多研究,針對女性創作者的特殊性提出精闢見解。但若是以世界文學的舞台而言,這些傑出女性文學作品則主要得依賴英文翻譯為媒介,才能使更多讀者有機會一探堂奧。歷來有關中國女性古典文學的三部重要英譯首推《蘭花舟》、《傳統中國女作家:詩歌與評論選集》與《彤管》,分別由美國詩人王洪公和華籍詩人鍾玲、漢學家孫康宜 (Kang-I Sun Chang )與蘇源熙 (Haun Saussy)、漢學家伊維德和管佩達於1972年、1999年及2004年出版,這樣的翻譯嘗試實屬不易,但是這些編者及譯者如何呈現出其中女性形象仍值得深究。印度籍學者史碧瓦克曾說,在美國翻譯作品一切以通順為尚的規範下,不同語言文化、不同性別的作品可能看起來皆大同小異。此外,女性形象更有可能被「東方主義化」而加強了某種性別刻板印象,因此本研究期望透過文本研究及歷史脈絡化的對照,對這兩部譯作進行細部的分析,並參照當今世界文學及性別研究特別關注的議題,進行更深入的探討,以期對文化翻譯與性別研究有更全面的了解與認識。 在翻譯這些中國古典女性文學時,譯者及編輯勢必要了解到不同文化中性別角色的差異,以及不同脈絡下對女性書寫所秉持的看法,這些女性創作者的出身及選擇的題材、所用譬喻與文學手法,其鎖定的讀者群等,這就帶出了翻譯學者勒菲弗爾所說的「重寫者」概念,譯者及編輯做為「重寫者」如何去包裝詮釋這些作品,使跨海越洋的譯作能夠在新的語言文化裡滋長,使迥異於原作時空背景的讀者能夠理解這些女性創作者的情感與寓意。 若是對應到三部譯作編排譯介的方式,從全書的編排及附文本來檢視中國古典女作家的形象再現議題,我認為伊管版本在呈現中國古典女性的作法似乎有強化某種奇風異俗形象之嫌。王洪譯本以書末簡單的作者及原詩介紹及鍾玲所撰寫的〈中國女性與文學:簡略說明〉提供讀者一個概略的認識。孫本則是仿照美國學術社所發行的文學史精選體例,按朝代分期,附有總論、作者介紹,在長詩後面亦針對典故或史實附有註解,比較特別的是在第二部分獨立出評論的篇幅,並區分為女性評論家及男性評論家,凸顯中國古典詩學及詩評傳統,關於詩評家如何影響塑造女性創作者形象亦提供了相當具有參考價值的研究資料,並有助於不諳中文讀者有一窺堂奧的管道。伊管版本雖亦大致按照斷代來編排作品,正如前文所述,其介紹文字及呈現的手法卻相當值得玩味。 性別研究在過去數十年的發展使我們更加意識到,性別角色往往透過各種再現而被扭曲或強化,翻譯是文化交流互動最重要的一種。從文化再現的觀點,本研究檢視了了中國古典女性作家如何被翻譯/重寫,進入世界(特別是透過英文的譯介)的文化脈絡,在肯定翻譯之大不易的同時,也希望能夠對翻譯的文化政治及性別議題提供批判的視野。
狀態已完成
有效的開始/結束日期2017/08/012019/07/31

Keywords

  • 中國古典文學英譯
  • 文學選集
  • 女性形象
  • 女性文學
  • 世界文學
  • 翻譯詩學

指紋

探索此專案觸及的研究主題。這些標籤是根據基礎獎勵/補助款而產生。共同形成了獨特的指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