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高中生之科學學習投入研究:兼探科學知識觀信念與科學學習自我效能

研究計畫: 政府部門科技部計畫

專案詳細資料

說明

本研究計畫之成果主要可以分成四個部分,均以「科學學習投入」為主軸,探討可能的影響因素與關係。第一部分的研究成果主要探討280位臺灣高中學生對於「求知」知識觀信念與其科學學習投入之關係。藉由開發「科學學習投入問卷」工具與「科學求知信念」工具,藉以了解五個重要的科學學習投入面向(認知投入、行為投入、情緒投入、主體投入、社交投入)與科學求知信念(知識多元性、求知的辯證與求知的目的)之間的關係。主要研究結果指出「求知的目的」能夠正向預測五個科學學習投入面向,是相當重要的影響因素;另外,「求知的辯證」亦能夠正向預測學生的認知、情緒與社交投入。第二部分的研究成果主要了解326臺灣高中學生的科學學習自我效能與科學學習投入之間的關係,藉由第一部份效化過後的「科學學習投入問卷」與計畫主持人先前開發的多面向「科學學習自我效能問卷」探求此兩構念。研究結果發現,若要有效提昇學生的科學學習投入狀況,促進其不同面向的科學學習自我效能是相當重要的第一步。第三部分的研究成果主要深入了解631位臺灣高中學生的科學知識觀信念樣貌情形,找出不同的知識觀屬性類別,並進一步比較不同類別之間在科學學習投入的情形。主要研究結果指出,這些學生的科學知識觀可以分成:類型一「高不確定性但低目標性」、類型二「成熟但高確定性」與類型三「不成熟」。進一步比較這些類型在科學學習投入的面向可以得知,在認知投入面向,類型二展現出最高的認知投入、其次是類型一,而類型三為最低;但是在其他面向(行為投入、情緒投入、主體投入、社交投入),類型二均是最高分且顯著高於類型一與類型三,但值得注意的是,類型一與類型三在這些面向皆無顯著差異。第四部分的研究成果主要了解726臺灣國小學生的科學學習投入面向,並探討性別在這些面向上與結構關係組成是否有所差異。主要研究結果顯示,這些國小學生在五個科學學習投入面向的分數均無顯著差異。在結構關係的部分,以認知投入與情緒投入當作前因,其他面向認知投入當作結果,發現男女生的結構關係上非常相似。然而,男生在科學學習投入面向之結構關係上,情緒投入比起女生更能預測其行為投入。
狀態已完成
有效的開始/結束日期2018/01/012020/06/30

Keywords

  • 科學學習投入
  • 科學學習自我效能
  • 科學知識觀信念

指紋

探索此專案觸及的研究主題。這些標籤是根據基礎獎勵/補助款而產生。共同形成了獨特的指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