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學的自由——尼采與莊子

研究計畫: 政府部門科技部計畫

專案詳細資料

說明

尼采承繼赫爾德(Johann G. Herder)對「美學」(Ästhetik)的理解,進一步開展美學與自由的關聯,藉由美學的進路實現「自然人」(Naturmensch),呼應盧梭「回到自然」的宣言。富含美學意義的「自然」以超善惡的非道德主義,要解放基督教式的禁欲身體。自由遊戲的力量是藝術活動的主要形式,也是生命活力的表徵。本研究從力量、自然與自由之間的關係作為討論線索探究以下課題:藝術的解放力量是主體權能的展現還是去主體化的過程?若藝術活動涉及個體解放的自由,是否也有政治自由的向度?尼采思想中美學與自由的關係為何?本研究同時以「內在他者」這個概念解讀莊子如何看待生命的自我理解與自我轉化:納受死亡所加諸於生命自身的限制,是面對「不得已」之限制的一種「無為」的態度。「無為」並非消極無所作為,而是認識自身條件的限制,透過自我轉化的美學工夫,讓有待之身成為逍遙之場。「以無為為」正是莊子所讚許的「無用之用」。生命中不由自主的限制性,透過視角的轉換,「外在他者」調轉成自我理解的內在條件,成為「內在他者」。莊子此一自我理解的方式也可說是以美學的進路實現人的自由與解放,和尼采式的美學自由遙相呼應,從跨文化的視角考察尼采與莊子的美學自由仍有持續探究的空間。
狀態已完成
有效的開始/結束日期2018/08/012019/07/31

Keywords

  • 尼采
  • 莊子
  • 美學
  • 自由

指紋

探索此專案觸及的研究主題。這些標籤是根據基礎獎勵/補助款而產生。共同形成了獨特的指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