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計畫暨子計畫五:臺灣大學生線上論證之研究:提昇全球素養能力之跨領域整合與比較

研究計畫: 政府部門科技部計畫

專案詳細資料

說明

本計畫於第一年度所開發的線上論證與搜尋平台i-Argue中,包含的功能有討論功能、搜尋功能以及書籤功能。在初探研究階段,共有58名大學生參與此線上論證活動,其知識觀信念也一併收集。結果顯示學生科學知識觀點中的知識評判性與其線上論證行為中的支持呈現正相關。以論證結構(Toulmin’s Argument Pattern, TAP)為基礎,本研究進一步了解不同組別(正方與反方)在線上論證活動中其線上行為上的差異。兩組在主畫面搜尋行為、搜尋-檢視儲存書籤行為以及搜尋URL/標題行為中具有差異性。計畫第二年則繼續使用iArgue擴大收案並透過審美判斷風格量表(Aesthetic Judgment Style Scale, AJSS)與網路特定知識觀信念(Internet-Specific Epistemic Beliefs, ISEB)量表來檢驗學生全球素養能力上的效果,共有145名大學生參與此論證活動。研究結果顯示實驗組在AJSS中的符號判斷風格沒有顯著效果外,其餘皆有顯著成長;而控制組透過一般的線上論證方式,結果皆無顯著成長。第三年因有國際加值經費補助,特邀請美國紐約州州立大學奧本尼分校SUNY陳美華教授一同參與並加入知識論壇Knowledge forum讓學生進行線上小組討論活動。共有98位修習通識課程”疾病醫學與文明”大一到大四的學生參與討論。透過Knowledge forum,學生組成小組進行開放性問題的討論,整個討論過程及結果皆記錄在平台上。此階段研究工具為醫學知識觀點問卷Medical Epistemic Beliefs與知識建構環境感受量表Knowledge Building Environment Scale。經由迴歸分析,我們把學生的醫學知識觀點維度,包括多重來源 Multisource、不確定性Uncertainty、發展Development 及證明Justification當作預測因子;而將知識建構環境感受量表維度,包括想法是小組活動的重要依據Working with idea、先行假設立場Assuming agency以及促進小組Fostering community當作是依變項。分析結果顯示學生醫學知識觀中的不確定性Uncertainty在其知識建構環境感受中扮演最重要的角色,同時可以預測所有學生的知識建構環境感受維度。
狀態已完成
有效的開始/結束日期2017/08/012020/10/31

Keywords

  • 論證
  • 線上討論
  • 知識論
  • 搜尋行為

指紋

探索此專案觸及的研究主題。這些標籤是根據基礎獎勵/補助款而產生。共同形成了獨特的指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