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案詳細資料
說明
本研究採用能關照到研究者和青年夥伴與艋舺在地傳統店家、非營利組織、街友及經濟弱勢者之長期互動關係,以及營造「艋舺社區博物館」行動方案之滾動式影響的「行動研究方法」。更詳細地說,第一年(2019-2020)研究計畫的重點,將透過營造「艋舺社區博物館」的行動計畫,建構、歸納出適合青年發展的社會實踐和共學模式。在此基礎上,進入第二年(2020-2021)研究計劃時,研究者再從社區田野經驗,回饋到台灣師範大學正規教育之上、下學期各3學分(即一學年共6學分)的「長期實習課程」。 在為期兩年的行動研究計劃中,研究者將根據整體計劃目標,運用周而復始的問題分析與需求調查,方案規劃、執行與成果評量之動態方案規劃與實踐歷程,藉由例行性的「團隊工作會議」、「師生反思日誌」、「團體督導」,以及視需要舉辦的培力工作坊或其他研習觀摩,邀請青年夥伴一起反思監控並修正自己的自我認同、社群認同、核心能力和行動結果,並持續調整、改善各時期的行動計畫。整個行動研究的歷程中,研究者也將視不同研究階段特性,適時採用「青年夥伴非結構式訪談」、「師生反思日誌撰寫」以及「活動攝影記錄」等方式,蒐集青年夥伴在參與「艋舺社區博物館」營造行動中的經驗與建議。待資料蒐集完畢後,再將各類資料繕打成逐字稿,並根據逐字稿文本之主題類別及其關連性,依循紮根理論編碼邏輯進行開放編碼、主軸編碼、選擇編碼及歷程編碼,以建構出研究參與者在各類行動方案過程中對自我認同、社群認同、核心能力及反思學習之各類核心主題/類別和次主題/類別之描述性、解釋性和發展性經驗。
狀態 | 已完成 |
---|---|
有效的開始/結束日期 | 2019/08/01 → 2021/07/31 |
Keywords
- 大學實習課程
- 艋舺
- 社區博物館
指紋
探索此專案觸及的研究主題。這些標籤是根據基礎獎勵/補助款而產生。共同形成了獨特的指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