珈蟌的種化過程與機制-翅型分化與臨域分佈之角色

研究計畫: 政府部門科技部計畫

專案詳細資料

說明

物種形成機制在生態與演化學研究中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物種分化可由多種機制共同完成,例如地理隔離、生態區隔、交配前生殖行為隔離、交配後遺傳不相容、或性擇等。‭ ‬本研究探討兩個鄰域分佈的姊妹亞種中華珈蟌的種化過程和機制,它們是位於臺灣北部的Psolodesmus‭ ‬mandarinus‭ ‬mandarinus和中部‭/‬南部的P‭. ‬m‭. ‬dorothea,兩物種具有分歧的翅膀形式。本計畫旨在測試從生態種化和性擇理論得出的幾個具體的假設和預測:(1)中華珈蟌的分佈與環境‭/‬生態因素是否相關?(2)兩亞種間和族群間的翅膀變異(色素和形狀)是否與環境因素和物種的地理分佈相關?(3)這兩個亞種之間在交接區域中是否存在遺傳滲入‭/‬基因交流?如果是,基因交流(方向和程度)的模式是什麼?(4)以操作性實驗直接測試性擇和(5)生態種化對中華珈蟌分化的因果關係‭ ‬‭(‬使用配偶選擇‭/‬繁殖試驗和共同棲地‭/‬移地實驗‭)‬。計畫第三年不同繁殖策略的中華珈蟌雄蟲分析發現,兩個樣區間‭(‬福山與蓮華池‭)‬不同繁殖策略的中華珈蟌雄蟲在時間和空間上利用的分佈模式相似,但在蓮華池的樣區switching策略的雄蟲在不同領域間的時間較長。
狀態已完成
有效的開始/結束日期2017/08/012020/07/31

Keywords

  • 生態種化
  • 天擇
  • 中華珈蟌
  • 性擇
  • 姐妹種

指紋

探索此專案觸及的研究主題。這些標籤是根據基礎獎勵/補助款而產生。共同形成了獨特的指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