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案詳細資料
說明
本研究試從清代時期(1644-1912)漢語官話學習教材中,梳理該時期漢語官話的語言面貌。清代時期尚是口說語、書面語分離的狀態;迄中葉後,口語由南京官話轉以北京官話為主要通用語,書面語仍是文言文。由於教學漢語的實用需求,教材的編撰者多是學養深厚的西方來華傳教士及中國文人學者,以官話口語編撰口語學習教材。故此類教材特點如羅馬字標音符號標注字音,或如其詞彙、句型是以官話口語使用為主,也有因應文化需要的語用內容等,故此類材料成為清代時期官話口語體系的珍貴語料。本研究以《官話初階》及《文學書官話》為主要材料範圍,從詞彙構詞面向切入,建立詞彙語料庫,標注構詞類別、語法詞類等。在此類材料中的詞彙包括既有常用詞彙、源自書面文獻詞彙及因應文化接觸的新造詞彙。透過上述詞彙的標注、分類分析後,得以了解清代時期詞彙使用樣貌,以及近代到現代漢語口語詞彙變遷之軌跡。
狀態 | 已完成 |
---|---|
有效的開始/結束日期 | 2018/08/01 → 2019/12/31 |
Keywords
- 漢語
- 官話
- 口語
- 語言教材
- 清代時期
指紋
探索此專案觸及的研究主題。這些標籤是根據基礎獎勵/補助款而產生。共同形成了獨特的指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