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案詳細資料
說明
1842年中英鴉片戰爭後,因政府缺乏人才以因應危局,故中國傳統教育與科舉制度開始面對西方挑戰。然而清廷開始學習西式教育,要遲至自強運動時。同治元年(1862),清廷先設立京師同文館,之後陸續設各類技術及軍事學堂。但全面放棄傳統舊制而改行西式學制,則是光緒29年(1904)實施癸卯學制及31年(1905)廢科舉,其制主要是模仿日制。但之前,英、美、德等國的教育對中國的教育,實已開始有不同程度的影響。本研究繼先前計畫探討日、英兩國教育的影響後,將進一步探討在癸卯學制頒行前,時人對美國教育的認識與引介及其影響。本研究屬歷史研究,兼採個案研究及理論分析。時間範圍是1842-1904年,計畫為期三年。主要史料有七類:一是19世紀前期傳教士及清朝官民所編史地書籍。二是早期使美外交官傳記的介紹。三是晚清遊美官民或留學者的紀錄。四是晚清官辦西式學堂所聘美籍教習的任教資料。五則是晚清重要報章期刊的引介文章。六是晚清美國各差會及傳教士在華興學的資料。七是晚清譯介有關美國教育的書籍。本研究可能貢獻有四:一、有助於未來瞭解中國近代引介西方教育的狀況。二、成果將可提供中國近代教育史、比較教育及美國教育等的教學與研究的參考。三、可提供未來推動教育改革時,引入國外教育制度的借鑑。四、有助後續中美文教交流史的研究。 三年內研究重點,依序以最先派員來華傳教的美部會為對象,探討傳教士裨治文在華教育事業,再探討該會1860年轉進華北傳教及建立教會學校系統的情形。之後探討晚清甲午前在華中外人士對於美國教育的介紹,及監理會牧師林樂知在華教育事業與美國教育的引介。共發表TSSCI級期刊論文4篇,其他期刊論文2篇,研討會論文3篇。
狀態 | 已完成 |
---|---|
有效的開始/結束日期 | 2017/08/01 → 2020/10/31 |
Keywords
- 晚清
- 美國教育
- 癸卯學制
- 教育借入
- 教會學校
指紋
探索此專案觸及的研究主題。這些標籤是根據基礎獎勵/補助款而產生。共同形成了獨特的指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