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韓語母語者習得華語情態動詞連用結構之研究

研究計畫: 政府部門科技部計畫

專案詳細資料

說明

華語情態動詞連用是相當普遍的現象,例如「應該會」、「可能要」等,但是在日、韓語中並沒有獨立的情態動詞存在,更不會有情態動詞連用的情形,日語的情態可由主要動詞後的詞綴來表示,韓語的情態則由其他結構來表示,因此,根據二語習得理論,日、韓語母語人士在學習華語情態動詞連用時,可能會遭遇到困難。雖然探討外籍人士學習華語情態詞的研究不少,但似乎都沒有探討過情態動詞連用的二語習得情形。因此,本研究的首要目的在探討日、韓語母語者習得華語情態動詞連用的情形及分析其所遭遇的困難。 一般認為情態詞的句法結構順序有其普遍性,那麼日、韓語母語者在學習華語情態動詞連用時是否會反映此普遍性? 或是會受其母語SOV語序的影響? 還是會在其學習華語之後,重設其語序? 因此,探討情態詞結構順序的普遍性、母語語序、二語習得三者間的關係為本計畫的第二個目的。 日、韓語雖都為SOV語序,但其情態系統卻不相同,日、韓語母語者在學習華語情態動詞連用時是否會出現跨語言的差異,則是本計畫要探討的第三個問題。 最後,本計畫之研究結果,將與英語母語者習得華語情態動詞連用之情形作比較,探討學習者之母語類型不同,對學習華語之情態動詞連用所造成的習得上的差異,此為本計畫的第四個目的。 本研究將採用問卷方式取得語料,擬邀請之參與者為在台學習華語之日、韓語母語人士,且擬將這些母語人士依其華語程度分為兩組,另以本國人士為對照組。如此,可觀察到本國人士與日、韓語母語者對於華語情態動詞連用之知識的異同,亦可觀察到不同華語程度之日、韓語母語者之間的異同,以此可得知日、韓語母語者習得華語情態動詞的發展過程,並可觀察到日、韓語母語者間的跨語言差異。本研究結果將可對華語之二語教學及習得有相當的貢獻。
狀態已完成
有效的開始/結束日期2017/08/012018/12/31

Keywords

  • 情態動詞連用結構
  • 二語習得
  • 華語
  • 日語
  • 韓語

指紋

探索此專案觸及的研究主題。這些標籤是根據基礎獎勵/補助款而產生。共同形成了獨特的指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