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案詳細資料
說明
本計畫以撰寫每月當季作物為報導核心、食農科學為報導主軸,呈現「吃在地、趁當季」在地好食材、「農民廚師科學三方對話」、「廚房裡的科學」等三主題;並配合國內政策及時事,寫作「食與農」相關的科學新聞與專題報導,呈現多元觀點,將科普主題聚焦在食農科學知識,引發大眾共鳴,進而透過食材連結土地、環境,蘊涵豐富飲食文化。 本計畫依原訂進度已完成各個月份的臺灣在地好食材:香蕉、雞蛋、菱角、洛神花、黑豆、紅藜、米等食農科學、食安知識、在地食材製作過程文章,總共40篇;食農科學專題、食安時事議題等文章共13篇。此外,本計畫亦已完成廚房裡的科學新媒體影音四支以及農業與科技的跨界對話短講影片四支;影片中藉由廚師們的巧手將香蕉、泡菜相關料理搖身一變成了各種不同美食的製作影片,同時由產官學界共同參與討論,重點包括農業與科技的跨界整合和食農科學的未來。
狀態 | 已完成 |
---|---|
有效的開始/結束日期 | 2017/08/01 → 2018/07/31 |
Keywords
- 在地食材
- 季節時蔬
- 農產品
- 食農教育
指紋
探索此專案觸及的研究主題。這些標籤是根據基礎獎勵/補助款而產生。共同形成了獨特的指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