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台灣閩南語的「一下」到其他動量詞的研究

研究計畫: 政府部門科技部計畫

專案詳細資料

說明

在外部事件的計量上,台灣閩南語和華語都是採用數詞加動量詞的組合,台灣閩南語和華語的例子,分別為「兩次」和「三擺」。Zhang (2917) 對於華語的相關研究認為此組合可以用在動詞前或動詞後,然而在台灣閩南語中,動前的位置受到嚴格的限制。本文檢驗Zhang 的分析和語料,並且對照台灣閩南語的語料,推翻Zhang 的分析,主要的論證就是數詞加動量詞在動後的句子的主語,例如:「張三來了幾次」中的「張三」,並非如 Zhang 的分析一定是話題,而且華語和台灣閩南語一樣在動前的位置的數詞加動量詞的組合受到限制,所以本文建議回歸到傳統的分析,也就是將動前的數詞加動量詞組合處理為不定詞,必須有焦點或是量化認可才行。
狀態已完成
有效的開始/結束日期2017/08/012018/07/31

Keywords

  • 動量詞
  • 事件計量
  • 台灣閩南語
  • 華語

指紋

探索此專案觸及的研究主題。這些標籤是根據基礎獎勵/補助款而產生。共同形成了獨特的指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