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案詳細資料
說明
本計畫以「工作記憶為基的注意力攫取」作為平台探討工作記憶與注意力兩大心理學建構的互動。工作記憶為基的注意力攫取顯示:與工作記憶內容相符的表徵再現時,會獲得競爭優勢並優先被選擇。過去研究中已反覆驗證此現象,並將其視為工作記憶與注意力緊密互動的支持證據。然而,工作記憶豐富的表徵如何影響注意力歷程尚未被釐清,包含:工作記中的表徵強弱、記憶策略及因著情境脈絡所產生的表徵價值如何調控該攫取現象。本計畫預計透過五年的系列研究,逐一檢驗上述議題。順應計畫審查意見:建議將計畫內容濃縮並聚焦在單一主軸上,先執行原申請書中前兩年的實驗內容,主要回應第一個研究目的:工作記憶負荷量、再認作業的測量方式、雙作業間表徵的相符程度等,以期能夠釐清過去文獻中不一致的結論。因此,本研究在核定期程內主要執行前兩年的計畫。另因應審查意見,除原申請計畫中所設計的實驗外,將額外執行相關聯的實驗以回應審查者對於原實驗設計所提出的擔憂。在將研究成果撰寫投稿的過程中亦因應審查意見進行相關聯的實驗以回應審查者的要求。在此期末報告中將完整詳實地呈現執行的細節與相關的實驗(實驗一至實驗十),此段落乃計畫審查者建議執行的實驗。此外,第三至五年的研究規劃因為有完整的執行時間,因此將透過較精簡的研究策略,觀察學習階段中所產生的「表徵標籤」是否對當下的注意力狀態產生影響,因此將原申請內容濃縮執行,作為後續研究的前導研究基礎。本結案報告共涵蓋13個實驗,因著研究架構的調整,本期末報告所呈現的實驗與資料順序與原申請計畫書略有不同(實驗一至實驗十:所涵蓋之實驗與原申請計畫第一年及第二年相同,僅呈現順序稍作調整以符合依執行期限調整後的研究架構),將先呈現空間表徵的研究發現,接著呈現物體表徵的研究發現。此外,從實驗十一開始則額外呈現原申請計畫書中第五年的實驗,了解學習階段所習得的標籤表徵對注意力的影響。不管表徵型態為空間或特徵,本研究的結果可從二個層面來討論。第一層面是記憶表徵的強度。根據彈性資源模型,認知資源量是有限的,但可以分配給的記憶項目的數量則沒有限制,隨著項目增加每個項目獲得的資源也會減少。當只有一個項目出現時,此項目獨享所有的資源,表徵強度強。當四個項目出現時,資源分配於四個項目而降低了每個表徵的強度。第二個層面是空間注意力複誦。空間注意力似乎有其分配數量上的限制,在記憶一個位置時,空間注意力能維持在一個位置上,但是在記憶四個位置時空間注意力卻無法有效的維持。此研究可能區分了表徵強度與空間注意力複誦兩者之間在空間工作記憶為基的注意力攫取上的關係。就表徵強度而言,本研究結果顯示只有一個項目時該項目為強表徵。當表徵強時,無論中間是否出現線索移轉了空間注意力複誦,該強表徵仍能攫取注意力。當四個項目呈現時,四個項目因分享有限資源而成為弱表徵。即使空間注意力導引至該項目也無法自動強化該弱表徵,使其成為強表徵而攫取注意力。
狀態 | 已完成 |
---|---|
有效的開始/結束日期 | 2018/08/01 → 2021/01/31 |
Keywords
- 工作記憶
- 注意力
- 價值導向注意力攫取
指紋
探索此專案觸及的研究主題。這些標籤是根據基礎獎勵/補助款而產生。共同形成了獨特的指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