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案詳細資料
說明
雖然第二語言研究學者一般來說都同意「注意力」(attention)在第二語言習得過程中扮演著關鍵角色,他們對於該如何激發第二語學習者的注意力卻有著不同的看法。針對這點,Han et al. (2008)在綜觀21個現存相關文獻後發現,學者間的不同看法及文獻上莫衷一是的見解都是肇因於我們對於“注意力”的定義與操縱仍不明確 ;譬如,Issa & Morgan-Short在2018年語言教學界最頂尖的期刊(Studi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報告中即指出:注意力不是只涉及一種面向;光就語言教學或學習而言,就可區分為:「外部注意力機制」 (external attention mechanism)與「內部注意力機制」(internal attention mechanism)。舉例來說,若第二語學習者注意到了待學字彙或文法在格式上有特別加上粗體或是劃上底線,這就是運用到他們的「外部注意力機制」;而第二語言學習者因字頻(frequency)等較隱性因素而注意到待學字彙或文法,這就是運用涉及到他們的「內部注意力機制」,這個機制是由學習者自發性地啟動他們的注意力機制,而非由外力或外部因素而啟動。在第二語教學時,到底應該透過那一種注意力機制(「外部」vs. 「內部」)來引發、加深第二語學習者對於待學字彙或是文法的學習,截至目前為止仍未在第二語文獻上有系統地探討檢視。因此,本研究特別針對幾種常用於引發第二語學習者「內部、外部注意力機制」的操弄方法(pedagogical manipulations)進行效益比較。在進行此類研究時,Issa & Morgan-Short(2018)疾呼要特別注意第二語學習者本身短期(工作)記憶容量大小(individual differences in working memory capacity)對於「內部、外部注意力機制」的可能影響,因為短期工作記憶容量較大的人與容量較小的人所會裨益到的注意力激發方式可能都不同。為此,本研究將針對120名英語為第二語學習者之字彙學習為範疇,來探討激發這些學習者注意力技巧的效益是否會因他們認知因素上的差異(如:短期工作記憶差別)而有所不同。本研究結果將會促進第二語差異化教學議題理論建構,並提供教學實務操作上的指引參考。
狀態 | 已完成 |
---|---|
有效的開始/結束日期 | 2019/08/01 → 2020/07/31 |
Keywords
- 第二語輸入強化技巧
- 注意力操弄技巧
- 工作記憶
- 差異化教學
指紋
探索此專案觸及的研究主題。這些標籤是根據基礎獎勵/補助款而產生。共同形成了獨特的指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