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案詳細資料
說明
極端天氣與氣候事件發生機率的改變是否可以歸因於人為貢獻還是有相當大的爭議。儘管平均氣溫上升可能導致極端天氣發生的機率或極端程度增加,但是天氣系統的混沌隨機特質,又往往無法排除某個極端天氣事件在沒有人為氣候變遷影響下就不會發生。透過機率極端事件歸因研究的實驗設計架構與統計分析方法的建立,目前氣候科學界已經逐漸找尋不同的區域極端天氣與氣候事件進行分析,部分氣候中心也將極端天氣與氣候事件歸因作業化,視為氣候服務工作的一環,氣候科學家也進行年度全球各地極端事件的剖析與回顧。但是由於長期高時空解析度觀測資料的不足,以及氣候模式是否能夠可靠地模擬產生極端天氣事件及其所生成所需的氣候環境背景,機率極端事件歸因研究還是伴隨著許多不確定性,一般而言對熱浪事件研究的信心要比極端降雨洪水事件研究的信心高,對熱帶氣旋方面的歸因研究,由於目前全球氣候模式還多半無法合理模擬熱帶氣旋的特徵(含強度、伴隨降雨等),機率事件歸因運用也就受到限制,延續之前的計畫工作,計畫後續將嘗試針對尚未被定量歸因分析的極端天氣與氣候事件,特別是低緯度地區的熱浪以及熱帶氣旋活動是否受人為活動所造成氣候變遷的影響提出量化的評估。這些定量的估計將可以為巴黎氣候協議中討論有關氣候變遷所造成災害的損失與損害的計算,提供科學的理論基礎。 計畫目前的方向著重於歸因人為因子對熱浪事件的影響,我們分別使用有人為影響和沒有人為影響的模擬,來比較熱浪發生的頻率和強度是否有所不同。目前計畫使用CLIVAR C20C+ 計畫中CAM5-1、HadGEM3-A-N216、HadAM3P-N96模式分別在歷史情境和只有自然驅力情境下的模擬結果。而熱浪事件的定義方式則使用Huth et al (2000) 的Partial Duration Series方法,我們利用各個模式的每日最高溫度在1960-2010的時段挑出T1、T2門檻值,並且我們考量人為影響在20世紀後較為明顯,所以我們將研究時段集中在2007-2012年間。其研究結果顯示,人為因子對於熱浪有很明顯地增強作用,平均每年總熱浪天數會增加一倍以上的天數,而平均每年最早開始(結束)時間則會提早(延遲)15-30天。另外,我們利用可歸因風險部分(FAR)計算方式討論熱浪天數發生機率的改變,結果發現人為氣候變遷非常可能使台灣地區熱浪事件天數增加104% ~ 376%。
狀態 | 已完成 |
---|---|
有效的開始/結束日期 | 2017/08/01 → 2018/10/31 |
Keywords
- 熱浪
- 氣候變遷
- 偵測與歸因
- 人為因子
指紋
探索此專案觸及的研究主題。這些標籤是根據基礎獎勵/補助款而產生。共同形成了獨特的指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