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案詳細資料
說明
隨著CMOS元件技術節點逐漸接近次7奈米,然而元件的操作電壓卻無法用相同的 速度降低,若沒有因應的對策,屆時將面臨嚴苛的元件物理極限問題,因此,下一世代的電晶體元件技術研發方向不該只侷限在尺寸微縮。近年來,開發具備低漏電 流和低功耗操作的電晶體元件已是半導體產業研發重點,而負電容電晶體技術(Negative Capacitance FET)更是降低元件功耗的關鍵技術之一。然而,根據本實驗室2017 IEDM及2018 IRPS所發表的研究結果顯示,為了進行負電容電晶體元件微縮,所採用的超薄介面層將伴隨著較高介面缺陷,以及關閉漏電流,加上鐵電摻雜的調變性問題,大幅限制了微縮厚度。而當負電容電晶體出現高閘極漏電流時,將改變鐵電元件動態切換行為,進而使得負電容操作不再穩定,甚至導致電容匹配無法最佳化,最終將影響負電容電晶體動態響應以及電性可靠度。今年本實驗室於2018 VLSI會議中,首度發表HfO2鐵電負電容電晶體,透過初步的實驗結果我們證明了利用薄膜厚度微縮和應變閘極工程,可有效控制無摻雜HfO2中的鐵電結晶相,並在電晶體操作時獲得負電容效應。此低功耗負電容電晶 體實現了超陡峭小於35mV/dec的次臨界擺幅、35mV的遲滯以及1 pA/um關閉電流等特性。為了更進一步滿足低功耗物聯網與先進邏輯元件的低功耗需求,我們也嘗 試使用氮電漿鈍化處理,進一步改善元件漏電流以及閘極可靠度。因此,無摻雜鐵電HfO2薄膜的開發有助於負電容電晶體應用於次5奈米節點技術。本計畫將針對不同金屬和成長方式的應變閘極做更深入的探討,以及嘗試解決低摻雜所限制的閘極厚度微縮難題,並透過不同電漿表面處理進一步優化元件特性。 此次產學合作計畫將與原晶半導體設備公司進行製程整合技術合作,以Picosun ALD設備系統做為奈米級鐵電薄膜研發平台。除了改善HfAlO的摻雜調變性和HfZrO的熱穩定性問題,同時,嘗試開發無摻雜之HfO2鐵電負電容電晶體,並採用不同遠端電漿處理製程以及不同應變閘極等,觀察對HfO2基鐵電材料中斜方晶相(Orthorhombic Phase)和鐵電極化效應之影響,並結合電性量測(如高速脈衝)和材料分析,觀察遠端電漿處理後的鐵電薄膜內部和介面品質變化。因此,此關鍵製程技術的開發,將能提供更多奈米級鐵電元件製程技術解決方案,也對於Picosun ALD設備在產業之推廣有所助益。
狀態 | 已完成 |
---|---|
有效的開始/結束日期 | 2018/11/01 → 2019/10/31 |
Keywords
- 缺陷鈍化,氧化鉿鋁,無摻雜氧化鉿,鐵電電晶體,次臨界擺幅,負電容
指紋
探索此專案觸及的研究主題。這些標籤是根據基礎獎勵/補助款而產生。共同形成了獨特的指紋。